文化遺産在當代中國

文化遺産在當代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徐贛麗
出品人:
頁數:287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
價格:5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49874
叢書系列:客傢與民俗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文化遺産
  • 民俗學
  • 徐贛麗
  • 文化
  • 文化遺産
  • 中國
  • 當代社會
  • 文化傳承
  • 曆史保護
  • 非物質遺産
  • 城市更新
  • 民族認同
  • 教育推廣
  • 社會價值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化遺産在當代中國:來自田野的民俗學研究》內容大多建立在作者多年的田野調查案例基礎上,從時空維度選擇若乾具有代錶性的文化遺産類型進行具體、深入地分析,以傳統民俗文化急劇變遷的現狀作為基本的思考對象,關注傳統文化在文化遺産保護背景下的命運,關注在遺産保護語境之下究竟應該如何評估傳統民俗文化及其被遺産的過程等。前六章論述作為文化遺産的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在民眾生活中的功能,後六章主要分析和討論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的幾種基本模式。作者緻力於對當代中國社會的遺産保護運動給傳統民俗文化帶來的影響及變遷進行討論,尤其是對傳統民俗文化在當代中國被建構為文化遺産的現象做齣深入的剖析,力圖通過文化遺産這一當代中國社會重大問題,拓展民俗學的學術領域,增強民俗學的活力。

著者簡介

徐贛麗,1967年6月生於江西宜豐,民俗學博士。198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曾在江西南昌民俗博物館工作。1996年在廣西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2005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文學教授。主要從事民俗旅遊、文化遺産、應用民俗學研究。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古鎮文化遺産:黃姚的案例
一 作為文化遺産的古鎮研究
二 黃姚古鎮的曆史地理概況
三 黃姚古鎮主要的文化遺産
四 黃姚古鎮的文化遺産特徵
五 黃姚古鎮文化遺産形成的原因
六 黃姚古鎮文化遺産遭遇的問題
第二章 鄉村文化遺産的價值
一 問題的提齣
二 鄉村智慧的詮釋
三 鄉村智慧的價值
四 鄉村智慧的利用
第三章 八景文化遺産的價值
一 八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二 八景文化空間的景觀審美價值
三 八景詩畫的文學藝術價值
四 八景詩文地理的旅遊價值
五 八景文化與鄉土教育
第四章 公共空間在民眾生活中的功能:基於對侗寨的調查
一 關於空間的研究
二 侗寨主要公共空間形態
三 侗寨的公共空間與村民的公共生活
四 侗寨公共空間與文化傳承
第五章 傳統廟會文化空間的多功能性:福利“五月八”的個案
一 研究背景和個案點概況
二 “五月八”廟會的起源
三 五月八廟會活動內容及其時空延展性
四 五月八廟會文化空間的多功能性
第六章 民間傳說的社會功能:以侗族轉世傳說為例
一 村寨裏離奇的故事:轉世傳說
二 轉世傳說産生的心理基礎:轉世靈魂觀
三 靈魂轉世觀的影響:積陰德習俗與村寨景觀文化遺産
第七章 文化遺産的社區保護:苗族坡會群的案例
一 融水苗族坡會概況
二 坡會的價值與功能
三 坡會傳統延續至今的原因
四 文化遺産社區保護之理由
第八章 文化遺産的政府保護:苗族姊妹節案例
一 姊妹節概況
二 政府管理的導嚮
三 政府指導及其效果
四 政府管理和保護的利弊分析
第九章 文化遺産的開發式保護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民俗旅遊資源
二 開發式保護的可能性和有限性
三 開發式保護框架的建立
第十章 文化遺産的生産性保護:壯錦的個案
一 壯錦的發展曆史
二 作為民族文化符號的代錶
三 當代壯錦傳承的睏境
四 壯錦生産性保護的路徑
第十一章 文化遺産的學者參與保護:布洛陀文化遺址的案例
一 民間信仰和口頭敘事中的布洛陀
二 從“敢壯山”到“布洛陀文化遺址”
三 學者的貢獻:對布洛陀文化的詮釋和研究
四 遺産保護語境下的民間信仰命運
第十二章 文化遺産保護運動之反思:以寶贈侗族祭薩申遺為例
一 寶贈人日常生活中的祭薩
二 祭薩遺産化的目的和手段
三 被建構為遺産的祭薩儀式
四 反思:誰在建構遺産?誰來保護遺産?
結語 與討論:當代民間文化的遺産化變遷
一 遺産化的背景:全球化與傳統文化的復興
二 遺産化的路徑:民間文化的價值建構
三 遺産化的結果:民間文化在嚮上流動中發展
附錄 文化遺産保護的多方參與:韓國法聖浦端午祭的保護經驗
一 法聖浦端午祭的源起
二 法聖浦端午祭活動內容
三 法聖浦端午祭傳承至今的原因
四 對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啓示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非遺個案研究

评分

很多個案研究很棒!

评分

文化保護的個案

评分

很多個案研究很棒!

评分

很好的個案研究範本,可以學習如何寫好論文。但是並沒有多少新的觀念和文化遺産保護的提法,雖然提齣瞭政府、學者、企業、當地人多方要互動閤作來保護,但是具體的保護機製、模式還是沒有建構到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