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社会史 人民公社 卢晖临 集体 文化社会学 历史 中国
发表于2025-02-15
通向集体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以作者在安徽南部自然村——汪家村前后长达10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集体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如何形成的故事。作者认为,集体制度虽然由国家推动和组织,带有很大的强迫性,但是农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被裹挟到集体化的大潮中,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沿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推波助澜,甚至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和改变了潮流的走向。
卢晖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部分不太认同,其中讲周家庄一篇让我有点惊奇,农业+工业仍然实行公社制。但是显然作者没有研究得更细,或许对经济学的敏感也不够好:企业并非有激励和监督就足以永续。读完之后一查,果然现今周家庄的工业企业都倒闭了。不过总体启发很大。对农民的文化分析很到位,作者注意到了社会分化造成的两种农民心态,一种以经营性地主为目标,兢兢业业,尊重产权。另一种则因为缺乏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料,上进无望,过一天算一天,“浮于田地之上”。这其实和“游民文化”的分析框架有契合点。
评分本末倒置,论点站不住脚,事情有先后顺序,就像监狱里的犯人参与管理其他犯人,你不能说他是主动/享受/推动这个事的。同理,你能说文革中那些到处揭发陷害他人的家伙,是因为主动参与进而推动了文革自上而下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运动?研究不是为了找新论点,尤其面对这种苦难。范式用的好,但很多论点不敢苟同,结合中国现实站不住脚。
评分很好的论文,对林毅夫的批评很精彩。但作为一本书而言,正文和附录六四开的方式让人有点不能接受,为此扣一星。
评分前面方法论部分关于“制度”与“文化”的分析还是比较令人感兴趣,但是后面的田调与分析又陷入了意识形态和现实经济的双元结构,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文化观念与制度形成的分析水准。 作者一直在强调要突出农民本体在集体主义中的能动性,然而分析的薄弱让作者只能停留在不断地重复“农民基于自己的文化意义和经验去理解制度,有意识、富有意义地建构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建构这套制度本身。”这一句话。 可供借鉴的地方,不能说没有,但极为有限。
评分很好的论文,对林毅夫的批评很精彩。但作为一本书而言,正文和附录六四开的方式让人有点不能接受,为此扣一星。
看了一半,该书内容离我的期望太远了。 而且,有不少错别字和不规范之处,对社科文献的编辑水平很失望。 举几个栗子。 扉页上是“功夫帽子”,P82是“工夫帽子”。 P12,“维特将近三十年”这一句读不通。 “吃好喝好”,有好几处都写成了“吃豪喝豪”。 P166,“忠诚”写成了...
评分看了一半,该书内容离我的期望太远了。 而且,有不少错别字和不规范之处,对社科文献的编辑水平很失望。 举几个栗子。 扉页上是“功夫帽子”,P82是“工夫帽子”。 P12,“维特将近三十年”这一句读不通。 “吃好喝好”,有好几处都写成了“吃豪喝豪”。 P166,“忠诚”写成了...
评分 评分 评分看了一半,该书内容离我的期望太远了。 而且,有不少错别字和不规范之处,对社科文献的编辑水平很失望。 举几个栗子。 扉页上是“功夫帽子”,P82是“工夫帽子”。 P12,“维特将近三十年”这一句读不通。 “吃好喝好”,有好几处都写成了“吃豪喝豪”。 P166,“忠诚”写成了...
通向集体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