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印度人

中國人與印度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尚會鵬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2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6807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印度
  • 人類學
  • 文化對比
  • 藝術設計
  • 社會科學
  • 文化比較
  • 感興趣
  • \
  • 文化比較
  • 民族性格
  • 曆史背景
  • 社會習俗
  • 語言差異
  • 生活方式
  • 思維模式
  • 地域特徵
  • 交流差異
  • 價值觀對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人與印度人:文化傳統的比較研究》是一部比較研究著作,分為“上篇 觀念文化傳統”和“下篇 社會文化傳統”兩大部分,上篇主要敘述瞭印度的宗教傳統、佛教在中印兩國的命運、印度教對理想人生的設計、兩國的審美傳統和思維方式差異及科學技術傳統,下篇主要講述中印兩國的親屬集團、婚姻、性文化、道德、社會群體的凝聚與分離、政治文化傳統和對外反應模式。

著者簡介

尚會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1953年12月生於河南省開封縣,1978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1981年北京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同年留北大任教至今。

圖書目錄

緒章
一 “文化”、“傳統”與“人
二 “傳統”的構成及嬗變
三 “傳統”的分類
四 研究方法:“基本假設”與比較的方法
五 目的:跨文化理解的嘗試
上編 觀念文化傳統
第一章 宗教傳統
一 “超自然中心
二 神明的性格
三 印度教之“梵”與道教之“道
四 討論
第二章 佛教在中印兩國的命運
一 佛教在兩國的命運
二 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和在中國興盛的原因
三 佛教在中國的變異及其原因
四 討論
第三章 解脫與印度教對理想人生的設計
一 解脫
二 “四生活期”與理想人生的設計
三 理想人生的設計與個人的實際生活
四 討論
第四章 審美傳統
一 神與自然
二 “味”與“神韻
三 抽象與具象
四 “動”與“靜
五 簡潔與冗繁
六 討論:對今天的影響
第五章 思維傳統
一 普遍性與特殊性
二 自我、他我與普遍自我
三 空想與現實
四 “形而上”與“形而下
五 服從普遍真理和獲得確實感
六 討論
第六章 科學技術傳統
一 印度科技的主要成就及科技傳統的特點
二 中國科技的主要成就及科技傳統的特點
三 文化傳統與科技發展:東西方科技的不同道路
四 討論
下編 社會文化傳統
第七章 親屬傳統
一 印度教徒的親屬體係:與中國人親屬體係的相似之處
二 印度教徒親屬集團的特點
三 宗族組織
四 討論
第八章 婚姻傳統
一 對婦女和婚姻的看法
二 嫁妝與彩禮
三 “薩蒂”製度與守寡製度
四 種姓製度對婚姻的影響
五 近代以來的婦女運動與婦女地位的變化
六 討論
第九章 性文化傳統
一 一個假設
二 性與神
三 崇拜與恐懼
四 縱欲與禁欲
五 藝術與性
六 性文化傳統的影響:印度強奸案引發的思考
七 討論
第十章 道德傳統
一 道德主體
二 “債”與“恩
三 “法”與“報
四 “恥”與“心惑
五 “泛道德主義”與“超道德主義
六 討論
第十一章 社會群體的凝聚與分離
一 文化傳統與社會群體的凝聚
二 地緣群體的凝聚
三 民族群體的凝聚
第十二章 政治文化傳統
一 社會運動的特點
二 對帝王的態度
三 “婆羅門至上”與“皇權至上
四 “大民主”與“小民主
五 討論:民主製度與經濟發展
第十三章 對外反應模式(古代)
一 共同的命運:來自北方“行國”的挑戰
二 不同的反應方式:積極抵抗與消極抵抗
三 挑戰者的命運:同化與並立
四 一般效果:凝聚與分裂
第十四章 對外反應模式(近代)
一 政治上的雙重作用:統一與分裂
二 意識形態的撞擊
三 “條約港”的不同作用
終 章 走進21世紀的亞洲兩巨人
一 亞洲兩巨人的崛起
二 意識形態傳統與社會發展
三 社會文化傳統與社會發展
四 對一種新文明的期待
主要參考文獻
索 引
一 拼音文字詞匯
二 漢語詞匯
初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對印度文明特質的理解抓住瞭一些核心點第1、2、3、5、7、10、12章都是比較有啓發性的。

评分

人倫中心和超自然中心的論調很中肯 但是在最後一章草草幾筆中還是可以見得對西方文明的偏見 說資本主義的核心是 “六親不認” 對中西關於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觀點也恕我不能苟同 根源還是和“衝擊反應模式”犯瞭一樣的錯——把“西方”的概念模糊化瞭 但是書的主體還是中印文化傳統比較研究 所以無傷大雅拉

评分

尚老師認為,印度獨立後在相較中國矛盾更加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如果采取中國的革命路徑,造成的流血衝突會比印巴分治更嚴重。當下不能誇大MZ製度對印度經濟的製約作用,從而將印度視為中國發展路徑的反例。

评分

對印度文明特質的理解抓住瞭一些核心點第1、2、3、5、7、10、12章都是比較有啓發性的。

评分

人倫中心和超自然中心的論調很中肯 但是在最後一章草草幾筆中還是可以見得對西方文明的偏見 說資本主義的核心是 “六親不認” 對中西關於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觀點也恕我不能苟同 根源還是和“衝擊反應模式”犯瞭一樣的錯——把“西方”的概念模糊化瞭 但是書的主體還是中印文化傳統比較研究 所以無傷大雅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