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現代遊記作品集。這是諾奬得主奈保爾的首部非虛構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旅行隨筆集。是他重返傢鄉特立尼達和另三個加勒比國傢時寫下的遊記。從此奈保爾開始瞭他的環球之旅,他總是睜著一雙澄澈的眼睛,關注著眼前正在發生的一切。奈保爾敏感、有纔華、洞察力非凡,他令遊記這種看似乏味的文學樣式煥發齣驚人魅力。
V.S.奈保爾(V.S.Naipaul):
英國著名作傢。1932年生於特立尼達島上一個印度移民傢庭,50年代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後開始寫作。著有《米格爾街》、《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國度》、《遊擊隊員》、《大河灣》、“印度三部麯”、《非洲的假麵劇》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拉美是个怎样的混合社会?今天读到一位国内文人对上海人的形容:即使穷也很体面,不寒碜。那么我想,就民族性而言,这与拉美人也许恰为强烈对照。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黄种人、印度人、混血人在这里高度融合又各自为政,共同点是底层人民都过得艰难且不进取。每个小社会都有...
評分 評分1960-61年,28岁的奈保尔游历独立前夕的加勒比海五国:他的故乡英属特立尼达、英属圭亚那、荷属苏里南、法属马提尼克、英属牙买加,撰写他第一本游记。和常人对加勒比海的印象不同,奈保尔将观察重点放在殖民历史遗留和种族问题上,类似民族志写作。他的第一次尝试有些粗疏,一...
評分 評分借来的文化,借来的生活 顾文豪 1960 年,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得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前往加勒比和旧时的西班牙大陆上的前奴隶殖民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游历。这时的奈保尔正陷入写作的瓶颈,依靠在故乡的记忆创作的《米格尔街》确实为他找...
加勒比海地區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國傢因為太過“無足輕重”,因為大多缺少曆史的代言人,所以奈保爾這本寫作於1960年(那個時候他筆下的很多國傢還沒有獨立)的作品即使過瞭半個世紀,而今讀來依然意義非凡,特立尼達、圭亞那、牙買加、安提瓜、蘇裏南、馬提尼剋,不同宗主國的殖民雖然造成瞭各地的差異,卻有著相同的殖民傷害,經濟的落後,文化的失落,種族的衝突,都是曆史最真實的鏡像。
评分開頭昏沉,看到第二部分活瞭過來
评分非常好看。奈保爾觀察人和事時有一種特彆微妙的角度。可能有些人會get不到點,大概是太不瞭解真實社會瞭吧。。
评分翻得還好瞭。第1(航途),2(特立尼達)和末章比較有意思,中間的圭亞那和蘇裏南有點像流水賬,不會比比爾·布萊森或德波頓更高一些。中間的報刊、廣告截選是好玩的,還有說闆球那段“特立尼達人不承認英雄”。總體結構散化,想到啥說啥,這樣的新聞體不如小說吸引人,但因為有瞭史料性,還是值得買的。
评分非常好看。奈保爾觀察人和事時有一種特彆微妙的角度。可能有些人會get不到點,大概是太不瞭解真實社會瞭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