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約翰·本傑明·鮑威爾(John B.Powell)
出品人:
頁數:433
译者:劉誌俊
出版時間:2015-3
價格:32.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48056
叢書系列:西方視野裏的中國
圖書標籤:
  • 曆史
  • 民國
  • 美國記者眼中的中國
  • 近代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社會學
  • 史料
  • 新聞調查
  • 中國經曆
  • 個人迴憶
  • 曆史變遷
  • 社會觀察
  • 成長故事
  • 真實記錄
  • 時代見證
  • 生活實錄
  • 個人視角
  • 文化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世紀初,美國記者約翰•本傑明•鮑威爾來到中國上海,開啓瞭他曆時25年的東方傳奇經曆。他在中國轉遍大江南北,遊曆前蘇聯、日本、菲律賓等國,因此對二三十年代遠東地區的政治軍事形勢格外熟悉,並對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都進行瞭深入報道。

在中國,鮑威爾采訪過當時許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觸過深受戰亂之苦的社會底層生活;他常是各國達官顯貴的座上嘉賓,也曾在“藍鋼皮事件”中遭土匪綁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淪為日軍的階下囚;他深入中蘇邊境瞭解日蘇在我國東北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也親眼目睹瞭日軍對上海和南京的大轟炸……

中國現代史那段風雲最為激蕩的歲月在這本書中都留下記憶的痕跡。作者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現實的觀察與分析、感受與思索,對日軍在華侵略罪行的體驗與記錄、揭露與批判,都以一種西方人的視角真實再現在我們眼前。

著者簡介

約翰·本傑明·鮑威爾(John B.Powell,1888-1947),著名記者、報人,美國“密蘇裏新聞幫”遠東采訪報道的先驅。1917年,鮑威爾初次來到中國上海,從此與中國結下25年之緣。他先是就職於《密勒氏評論報》,五年後成為報社老闆兼主編。1936年,該報刊登瞭埃德加·斯諾的采訪及多幅照片,首次公開發錶瞭毛澤東的身世和言論,在海內外産生強烈反響。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鮑威爾作為記者,經常披露日軍的侵略陰謀與罪行,多次遭到打擊報復。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日軍關入集中營,遭受非人虐待,雙足緻殘。1942年,美國政府通過交換戰俘將他解救迴國。1947年,他在華盛頓猝然離世,終年59歲。他在逝世前完成瞭這本在華迴憶錄——《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劉誌俊,甘肅人,武漢理工大學畢業,2007年起從事編輯齣版工作,現為自由撰稿人。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章 東方之行
第二章 這般上海
第三章 國際城市
第四章 孫中山和袁世凱
第五章 內亂的陰霾
第六章《藍辛石井協定》
第七章 上海的白俄
第八章 我與哈定總統
第九章 山東與華府
第十章 華北的軍閥混戰
第十一章 藍鋼皮事件
第十二章 華南的局勢
第十三章 二十年代的國共之爭
第十四章 上海的戰事
第十五章 列強對中國的乾涉
第十六章 中蘇之戰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綫
第十八章 蘇聯、中國與日本
第十九章 海參崴的見聞
第二十章 西伯利亞之旅
第二十一章 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 簽證的艱辛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三六年的菲律賓
第二十四章 西安事變
第二十五章 恍然大悟
第二十六章 西安事變的影響
第二十七章 日益惡化的局勢
第二十八章 美國軍艦被日本炸彈炸沉
第二十九章 我與《芝加哥論壇報》
第三十章 日本人的壓迫越來越沉重
第三十一章 炸彈與剃刀
第三十二章 德國人的思想宣傳
第三十三章 曆史斷綫瞭
第三十四章 無能的日本人
第三十五章 可怕的大橋監獄
第三十六章 危險思想
第三十七章 美國榖物來到瞭中國
第三十八章 交換名單上有我的名字
第三十九章 返迴美國
第四十章 中國的未來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評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評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評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評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用戶評價

评分

換個角度看那個時代的中國,浮光掠影、普通記錄,沒太多深度,因作者職業為記者的原因,文字描述還算生動,比司徒雷登的《在華五十年》要好讀。

评分

2018.06.29—2019.02.11 稿子寫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租界,搜瞭不少史料,恰巧看到鮑威爾1941年12月20日被捕,於是很好奇他當時的心理狀態,迫不及待買瞭這本。拿到手立即看瞭太平洋戰爭往後的章節,非常細節化,是相當不錯的資料。 | 寫得真好,那樣誠摯。先從珍珠港事件往後看,幾度淚盈於睫。必須加到五星瞭!| 放瞭一段時間後看完瞭,提到瞭很多細節部分的史料。隻有中間某部分我興趣不是太大,其餘都很有意思。甚至提到瞭土匪,後麵部分記錄瞭日軍無恥的暴行,接近滅亡的瘋狂。讀完由衷感謝鮑威爾先生留下的這些史料。

评分

對中國命運的同情關注,對新聞自由的堅持抗爭,共同造就瞭鮑威爾的傳奇一生。曆史從來都是復雜多麵的,我們不應當隻滿足於教科書般的「精簡」與「欽定」敘事,而是要透過不同人物的講述與記敘,不斷豐富曆史的細節與層次,如此,在掌握瞭足夠多信息的基礎上纔能謙卑地保有一個盡可能客觀公允的評判。

评分

很多有趣的史料,立場閤情閤理,需要結閤其它資料印證著讀,研究民國新聞史應該一看。

评分

日本鬼子對中國人民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被一個美國友人用文字記錄瞭下來,中國人多瞭一個角度看到這段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