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化 历史 文化史 国学 中国 柳诒征 史料 中华书局
发表于2025-02-02
中国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文化史(套装共3册)》是中国文化丛书之一。《中国文化史(套装共3册)》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培养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感。
终于囫囵吞枣般读完了一代国学大师、学衡派旗帜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文化史写作的标杆,为先生扎实的史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深深折服。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文言写就,立论精当,引论详实,表面上征引史料可能占据全书半数以上篇幅,但柳先生轻易不下结论,凡有定论,则必有史料作证,也是严谨中的独到。全书虽冠名文化史,但笔涉范围极广,凡礼乐诗书、经世济用、民族融合、宗教风俗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包,蔚为大观。只可惜学养不够,很多地方一知半解,实在是需要有更好的文史基础打底的。
评分从“中国”“华夏”开始,讲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厚厚的两册,还是很长见识的,先生的代表作。不过书中很多观点难免感觉偏于主观,还须更多的证据来佐证。读的不是这个版本,不过很喜欢中华书局这套书,推荐。
评分三册读完,时耗三月,却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然而依然赞叹于先生详实的史料引用,点到为止的论述,读来舒服~可以一读再读~
评分读的是河南人民出版社版的,繁体竖排,每天四小时,边做笔记,一个月方才读完。很酸爽。旁征博引,考据翔实,读来历史面面观,如在眼前。最喜欢对上古时代和唐代的阐述。经济的文化的制度的,方方面面,一环扣一环。编剧用来查阅资料也是不错的。比如,唐朝中央政府有专门的酒匠,20人。民国车夫收入好,日夜班连做一天能挣1元8角。上海米价一两个月工夫,从七八元钱,涨到十六七元一担。笔记记了差不多两本。收获颇丰。
评分新旧之间,写得不大现代,佐证的、孤立的材料便列在自己的一段叙述之后。内里的态度是扬我华夏,偶尔觉得不甚公允。读来间或有些章节令我有新知,而无信史的时期和作者深处之时期(明清民国)则相对别时候要乏味些。颇有意思的是,大量材料出现在我辈少小时的教科书上,如中国古代医学、科学发展成果、缠足有害民族强大等等,这些认识是如何形成,如何传递到今时今日的呢。关心学校制度;汉以后中华文明便衰老,武夫破坏、利禄引诱、乏信仰,吕思勉见解相当,吕更侧重异族是否服我;魏晋南北差异,学术不同,一个实一个简;魏晋风度各朝实质不同;永嘉之乱,古乐没了,之后音韵学起来了;(大致记了一些说法)。
柳先生说“学校科举,名二而实一也”,实在是中肯。这种话,现在还有谁敢讲,谁敢对愚昧的民众和迎合民众的官府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出来? 学校,现在成了所谓的“学习的机会”。不是还有人为了学习的机会而卖血甚至卖身的吗?试问,学习要机会吗?有本书不就可以读,读了...
评分书的很大部分都是引文,自己的文字很少,但是自己的文字都是“见解,点到为止”,不象新的作风那样“洋洋洒洒地论述”,更不象最新的作风那样“东拉西扯地胡搞”,但也不是象最老的作风那样“述而不作”。
评分 评分高晓松谈日本,谈到他自己的一个发现,认为日本的精致生活,因为日本这个社会一直秉承着从上到下的改变,而中国恰好相反,一直以来是从小到上。高晓松说宋朝的时候还开设画院。但明以后宫廷文化越来越俗气。明朝的皇帝修道斗蛐蛐做木匠。到了清代,干脆把戏园子放到宫廷里。宫...
评分此书优点,旁征博引,如同民国和台湾学者的一贯风格,大量的引用古书原文,字数甚或超过作者论述不少。如果古文不佳者很可能不知所云。资料甚多。 缺点,成书时间较早,作者本身又是国学大师,所以甚或缺少些以现代学术之方法角度及世界性之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化史。且自承宋明...
中国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