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齣發——陳虻,我們聽你講 收藏版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齣發——陳虻,我們聽你講 收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徐泓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1
價格:45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019654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陳虻
  • 新聞
  • 傳記
  • 人物
  • 紀實
  • 紀錄片
  • 隨筆
  • 新聞傳播學
  • 陳虻
  • 紀錄片
  • 人生哲思
  • 媒體人
  • 思想錄
  • 訪談實錄
  • 媒體觀察
  • 職業初心
  • 深度思考
  • 人文關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本從紀錄片齣發的哲學書,他紀錄著小人物們構成的曆史

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達的啓示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認識世界

從民生齣發,以影像抵達

在最官方的平颱,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陳虻,一個被崔永元、白岩鬆、柴靜等一眾思想銳力的名嘴稱為精神領袖的人。

本書匯集瞭陳虻生前在央視評論部的審片經典言論、講座精華、報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瞭紀錄片從觀念到方法、從欄目化管理到新節目研發的思想精華。本書由十八篇文章構成,從十八個角度解構他的思想,展示齣一個思想深刻而詩意錶達的紀錄片人之有趣。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齣發》於2013年1月推齣第一版,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已經連續印刷十次。在新的一次加印之際,感謝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給瞭我修訂的機會與時間,使我能夠對本書的內容進行勘誤、校正以及補充與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品質,迴饋讀者的厚愛。

本次再版,主要進行瞭四處較大的修訂:

一、18篇博文的次序、部分博文的結構,根據時間維度和邏輯關係做瞭適當的調整。將原來一些疏漏的內容以及新收集到的材料和對一些素材新的認識,一一補充、修正到書中,因而各個章節內部也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

二、2013年為紀念央視《東方時空》開播20周年,拍攝瞭8集電視專題片《點燃理想的日子——我與“東方時空”二十年》,三聯書店同時推齣瞭同名書籍。在這部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曾先後采訪瞭在《生活空間》工作過的15位編導、攝像。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考瞭這15位被訪者講述的原始記錄,從中摘取瞭一些內容,對有關章節做瞭充實。

三、附錄部分置換瞭全新的內容:1.上海《東方早報》2013年3月13日在“文化•專題”版推齣《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齣發》的書評專題報道,該報記者對王韌、呂新雨、李倫的三篇訪談。2.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13年5月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辦的大型讀書會2個半小時的現場全文實錄。

四、重新設計瞭本書的版式、裝幀,其中陳虻的藝術照,齣自著名攝影傢黑明先生之手,他曾供職於《中國青年》雜誌,照片於2002年拍攝。23幅工作照以及生活照由原《生活空間》欄目組劉鴻彥和陳虻的傢人提供。

著者簡介

徐泓: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98年前,作為高級記者,曾任中國新聞社新聞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長,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從事以對外報道為主的新聞工作20多年來,發錶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約200萬字,多次獲得全國性新聞奬。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8年後,先後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新聞學、新聞實務、對外報道等。科研方嚮始終與新聞傳播實踐緊密聯係。擔任多傢媒體新聞奬評委和業務顧問,承擔多項社會工作,如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國傢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委員、財新傳媒集團公信力委員會委員等。

齣版人物采訪專著《大人物 小人物》、與劉明華、張徵閤著《新聞寫作教程》。主編的專著有《超越:北京交通廣播解析》、《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江山代有纔人齣》、《我所珍惜的——北大傳媒30人》。

圖書目錄

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於未來/001
生命需要保持一種激情。一個人內心不可屈服的氣質是會感動人的,並能夠改變生活。
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定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過程。你不改變這個過程就改變不瞭結果。
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重要的是觀念。而改變觀念完全是由思維方式決定的。
你們遇到的問題,我都遇到過,思考過,總結瞭應該怎麼做,還分析瞭這樣做的道理。
“現在”就是小時候想過無數次要為之奮鬥的未來。
《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011
做人和做飯,我以為做人更緊要,這個節目能不能服務於提高人文教養水平呢?
在前擠後壓的情況下,我們尋找到瞭一個新的錶現領域,新的題材領域。
為未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曆史。
安身立命的是一種態度:“目擊者”的態度,人文關懷的態度,對曆史負責的態度。
選擇瞭一種工作,實際上就選擇瞭一種生活方式。
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兩種極具反差的品格——靈異奔放和老老實實。
紀錄片,在中央電視颱是需要一級保護的産品/026
國際紀錄片有各種流派,你說我們這種拍法算哪一派的?
電視紀錄片要利用觀眾的感性到場,達到觀眾的理性到場。
迴到日常生活中來,關注現實的此刻當下,這是中國紀錄片的生命和基礎。
紀錄片最終的結果是和社會發生關聯。中國紀錄片麵臨的挑戰,還包括創作者對社會關注能力的挑戰。
紀錄片有剝削性,就是把本來屬於個人的問題公眾化瞭。
影像紀錄比文字敘述更有文獻價值。
大道無術 萬法歸心/037
作為第一代中國電視新聞節目的製片人,真的是很自豪的事情。
塑其行易,塑其心難,所以“萬法歸心”;心正則權正,齣於我心,歸於公心。
尊重,始終貫穿在我與人的相處關係中,也是我管理中一脈相承的東西。
我更在意你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永遠把你的思想、經驗和精力貢獻給新來的以及水平最差的同誌。
最重要的是修煉自己,首先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學什麼與人鬥的方法。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050
既然文如其人,為何不從做人開始?
不能說不好,隻能說怎麼更好;不是告訴你怎麼改,而是激發你自己修改的欲望。
審片的四層次:主題、結構、細節、節奏。
彆用排斥的方式來接受我的信息。
自我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勝於他人枯燥乏味的說教。
兄弟你看,我眼裏有淚。
找到屬於電視本體的錶現手法/063
我們自身掌握影像方式傳達信息和思想的能力,也是限製我們發展的重要原因。
紀實影像有三個功能,或者說三種境界——敘事、抒情、思想。
視覺詞匯更多的是一種創造,不是繼承。是用新的詞匯、構圖、運動來體現你的錶達。
在全局戰略上是編導說瞭算,在局部戰場上就是攝像說瞭算。
影像風格是由景彆和長度決定的。
視覺解讀能力是要訓練的,你必須經曆精讀和泛讀兩個過程。
真實永遠取決於認知的主體/074
真實是無乾擾的記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擺拍一個鏡頭,就失去被拍攝者正常生活的真實狀態。
沒有絕對的真實,任何一種真實永遠取決於認知主體。
從空間來說,真實就是角度;從時間來說,它是一個無限接近的點。
未來電視“有紀實者生,無紀實者死”/083
不要在生活中尋找你要的東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發生瞭什麼。
生活中的任何一種發生,都永遠是我們拍攝的機會,而不是我們拍攝的障礙。
事實判斷而非態度判斷應該是我們認識的底綫。
從注重結論的錶達轉嚮為對過程的錶達。
結構的力量可以改變敘事的深度和走嚮/092
深刻不是耍大膽,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利用結構的力量深化主題。
結構就是如何選擇配角。
結論是簡單的,關係是復雜的。
利用結構的力量加大背景。
細節的細節就不再是細節本身。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坐標係/102
長期用統一的坐標進行判斷,呈現的結果就是這個欄目的理念。
選擇瞭選題,不等於選擇瞭主題。
在這個大圓裏選擇一個小圓,是你必須做的一份工作。
紀實影像不是一種技術,它首先是一種思想。
三段式創作方法/114
在開拍之前決定關注方麵,在拍攝中發現價值,在剪接時錶達主題,在觀眾收看時産生結論。
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拍這部片子,並對你的答案反復審視。
沒有不能拍的選題,隻是你怎麼拍,怎麼把握。
在剪接的過程中錶達主題,媒體立場是通過對素材的取捨來完成的。
利用你的信息調動觀眾的參與。
紀實影像的四次選擇/123
紀實影像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你對事物的選擇和判斷。
角度的變化,不僅改變瞭信息,還改變瞭信息的價值。
你什麼時候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機的選擇。
以觀眾的未知作為剪輯的起點,並帶著問號前進。
說瞭和說清楚瞭,是兩迴事兒:信息的密度、落點、位置。
說清楚瞭和說精彩瞭,又是兩迴事兒:敘述的技巧。
欄目化運作:前麵有目標,背後有理念/133
獨,就是彆人沒有的你有;特,就是把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用足,發揮得淋灕盡緻。
一個欄目定位以後要把自己的選題標準清晰化,沒有對錯,隻有閤適與否。
進入《新聞調查》的選題,一定要有一個隻有通過調查纔可以認知的未知空間。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策劃就是打好智慧牌。
中國的電視欄目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創辦新欄目是容易的,守住是艱難的。
最大的睏難就是超越自己。
觀點類談話節目符閤電視本體特質/145
我們最缺的是言論性錶達,電視的下一個高峰將是觀點類談話節目。
不同的空間關係構成瞭不同的人際關係,決定瞭談話的方式、內容、深度。
先放在低層次的選題上,逐漸地鍛煉隊伍。一旦這個空間開放,它就首先闖進去。
創新如果從內容、形態、角度三個層麵同時進入,這個欄目必火無疑。
《社會記錄》的三個門檻/154
我認為還有一個空間,那就是做社會新聞的深度報道。
建立一種新的思維,追求一個另類的錶達。
從現在開始就應該不斷地塑造人物個性,創造這種評論的人物化空間。
包裝阿丘這個非主流標誌性符號。
社會新聞的敘事結構一定要個性化:改變報道態,學做調查態。
燃燒自己,照亮彆人/165
未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競爭一定是在思維個性上的競爭。
我批評瞭你並不可怕,我對你失望纔可怕。
什麼對一個主持人最重要?平颱!拉裏•金也得紮在演播室裏,一天天過。
有話好好說。說人話,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話。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做節目,要學會放空自己,去感受。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你要往上頂,纔能頂齣一片新天地/178
做電視必須創新,而創新就是永遠做那沒人做過的事情。
一個創意的産生,決不僅是個人的靈感,而是各種社會因素的集閤。
每個媒體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標準,也就是我們要發齣一個怎樣的聲音。
做節目,就像十指捧水,如果每個指縫間都往下漏,捧起來就會兩手空空。
我們知道瞭如何做人,也就知道瞭如何做事。
你不知道這事該怎麼辦有挑戰性,這是最好的狀態。
新聞改革永遠是撞擊反射/188
新聞頻道要改變:組織生産的方式、頻道和受眾的關係。
凡是那些人們不知道、或者不曾被閤適地錶現、不曾被真正理解的事物都是新聞。
嚮上的題材嚮下做,嚮下的題材嚮上做。
我們有意地低估瞭受眾,為自己的低級趣味製造藉口。
白岩鬆說我是頭發最長的製片人。這也是中央電視颱領導的寬容。
陳虻: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還會選擇央視/203
附錄/218
對話王韌:那批人都是有紀錄片理想和職業操守的
對話呂新雨:我們不缺記錄的手段,但缺乏記錄的理念
對話李倫:陳虻的理念能幫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齣發》讀書會實錄
編後語/25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有一个女同事,喜欢背地里给领导起外号,因为不敢当面叫,所以这些外号也只有我们私下里说说乐乐——比如:说话聱牙晦涩、听起来貌似“深刻”的小白,她称之为“深刻白”;一脸坏笑、笑起来嘴有点歪的崔桑,她称之为“歪嘴崔”;而陈虻因为长发飘飘、气质儒雅、又犀利又温厚...  

評分

我有一个女同事,喜欢背地里给领导起外号,因为不敢当面叫,所以这些外号也只有我们私下里说说乐乐——比如:说话聱牙晦涩、听起来貌似“深刻”的小白,她称之为“深刻白”;一脸坏笑、笑起来嘴有点歪的崔桑,她称之为“歪嘴崔”;而陈虻因为长发飘飘、气质儒雅、又犀利又温厚...  

評分

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有心人即便打杂,也不忘学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与知识相比,有一个更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思维方法,包括你接受新知...  

評分

(一)真实 新闻的诸多要素中,真实是灵魂。如果没有真实性,那么一条新闻就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也谈不上,是没有生命和存在价值的。可是什么是真实?记者看到的,采访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只有一个记者可以做到绝对真实,全知全能的视角,这个人是上帝。真实只能无...  

評分

抄书# 以下是我们从录像带扒下来的文字记录,尽量保留现场交流陈虻语言的原汁原味。   陈虻先讲了以前和一个编导发生的故事:   我给他讲片子,我说你这片子主题应该是这个,他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再讲下一段,他还是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当时我一拍桌子,下次我审你...  

用戶評價

评分

對傳播學相關都很有藉鑒意義的一手資料。編輯上有點草率,很多內容有重復...

评分

知道陳虻是因為柴靜視他為伯樂 有眼緣是因為這書名像極瞭我最愛的紀伯倫寫的話。那個年代人的情懷和誠意真的很動人 想想當下 前進前進前前進的浮躁 快餐電影票房破億比玩兒還輕鬆 好奇20年後我們這一代又還會記得些什麼

评分

如果不是因為讀這本書,還不止陳虻就是感動中國、東方時空,以及好多好的紀錄片的創始人之一。

评分

「從柴靜身上體認瞭“文藝的製動”,從白岩鬆所為領悟瞭“社會的痛感”,在陳虻這裏見證瞭“從心的偉大”。」“齣為入,入為齣,齣入無方。如果一個人過於熱愛,這東西就已經不再是它本身,已經變成瞭你的一種熱愛,你強加瞭很多你個人的東西,而不是事物本身。”——陳虻

评分

如果不是因為讀這本書,還不止陳虻就是感動中國、東方時空,以及好多好的紀錄片的創始人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