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年,二十九岁的凯伦·布里克森旅居肯尼亚,在恩贡山下的农场经营咖啡种植园。直到1931年,凯伦离开非洲。她返回丹麦,写下这十七年间在非洲这片奇妙的大陆上动人的经历。在她笔下,非洲大陆笼盖着一种广袤而又柔和的气氛,而鲜活其中的,是和这土地颜色最相贴合的人和故事。疾病、死亡、失败、割舍,是她在非洲的生命旅程中不断上演的课题,但这本书不是一幕悲剧或一首恋旧的挽歌,而是一种自由与勇敢的生命力的宣扬,一种纯粹、明净、深远的爱的渗透。
作者凯伦·布里克森(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1914年,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1931年农场大火后返回丹麦。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以笔名“伊萨克·迪内森”出版成名作《哥特故事七则》,后陆续出版《走出非洲》《冬天的故事》《草地绿荫》《埃赫雷加德》等。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走出非洲》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
译者袁田,旅行作者,曾出版印度及非洲国家相关旅行随笔。
因肯尼亚与《走出非洲》结缘,重译经典,再现一段隽永人生。
已出版作品: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跑得远远的,一切都会好》
伊萨克•迪内森:赞美光明 卡森·麦卡勒斯 选自《抵押出去的心》 1938年,我拜访了在查尔斯顿拥有一间极好书店的几位朋友。在逗留的第一晚,他们问我是否读过《走出非洲》,我说我没读过。他们告诉我这是本特别美的书,必须要读一下。我扭转头去,说我现在根本不在读书...
评分我在新东方的大愚书店看到这本书,和很多的考试辅导书放在一起。我只是不经意间拿起,翻了几下就去买了。走出非洲,非洲怎么会不吸引我呢? 那时候还在杭外,拿着这本书去学校纯粹为了装B,在教室里那么嘈杂的地方凭着自己几乎没有的单词量一页一页翻过去,我是看不懂的,却只...
评分在读第二遍,理由当然是喜欢。 关于《走出非洲》电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远远超出了小说,我,即是通过电影才转回头阅读小说的。甚至于梅姨塑造的女主角影响力也超过了小说的作者,当然,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花费两秒种,打下这个名字,凯伦.布里克森----并且记住这个名字,以示...
评分一本关于生命的书籍,特别适合在肯尼亚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风中阅读的书籍。 第一次读是在马赛马拉帐篷酒店里地沙发椅上,旁边就是书中所描述的景象,世事变化,现在已经不能够狩猎,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在非洲大陆上浓烈的爱、执着的生活和无尽的遗憾。 也许这就是人生。在绝...
评分我在新东方的大愚书店看到这本书,和很多的考试辅导书放在一起。我只是不经意间拿起,翻了几下就去买了。走出非洲,非洲怎么会不吸引我呢? 那时候还在杭外,拿着这本书去学校纯粹为了装B,在教室里那么嘈杂的地方凭着自己几乎没有的单词量一页一页翻过去,我是看不懂的,却只...
非常非常好。
评分很久没有这样喜欢一本书了!第一次萌生了想读原文而非译文的感觉,因为文笔实在太优美,读起来太享受了。
评分读过此本书后,忽然想把《夜航西飞》找来重读,都是文体形散的作品,作者都是来自欧洲的女性,并且都居住在肯尼亚,重要的是时间节点还是交融的,很想知道两者有没有过交集。
评分电子版
评分电子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