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文十三篇,分為兩組。前八篇研討的孔廟從祀問題,其實質是明代衡量學術的原則和標準,由此可見朝廷、以及當時的一般意見對於道學和個彆人物(如王陽明)的看法。後五篇論鄉約,有兩篇通論和三個具體個案。在明代地方社會的治理中,宗族和鄉紳起過重要的作用,士人在鄉裏主導的風俗教化與官方主導的相對嚴酷的裏甲、保甲製度,彼此能夠替換、互補,這是鄉約製度在當時漸趨流行的原因。
硃鴻林畢業於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史學係及中國文學研究所,1984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學位。曆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研究員、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係創係係主任,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暨講座教授、香港孔子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香港人文學院創院院士。專攻中國近代曆史、宋明理學經典、 明人文集等。
“硃鴻林明史研究係列”為他此前專題研究的係統結集,完整的呈現瞭其在明史領域創造多年所取得的傑齣成就。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由此書而入儒學思想史研究。
评分宋儒以降共同體學
评分硃鴻林明代思想史研究的特色,是用清代文獻學來研究明代的思想事件和文本。在這本書中,硃鴻林主要處理瞭從祀孔廟,以王陽明從祀孔廟為中心,討論瞭吳澄從祀和罷黜的過程,從中看齣思想發展的過程。後半部分主要是關於鄉規民約的研究,顯示齣硃鴻林受到華南學派的影響,關注民間社會,特彆是將相約與思想史研究結閤起來。本書寫作非常嚴謹細緻。
评分《孔廟從祀與鄉約》“收錄論文十三篇,主要研究明朝孔廟的情況,特彆是元明兩代儒者的從祀情況,以及明代南北各地方的鄉約內容與實施狀況。孔廟從祀諸篇論析此典禮所牽涉的學術與政治問題,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價值取嚮。鄉約研究各篇論析士大夫官員構思及展現其經世化俗、維持地方治安理想的情況。”(總序,p2-3)有見解,有考據。
评分重點閱讀瞭《明代嘉靖年間的增城沙堤鄉約》一文。不同於其他鄉約,嘉靖年間名儒湛若水在傢鄉創辦的沙堤鄉約非官方色彩非常濃厚,主要由宗族中有聲望的老人主持,除瞭宣讀《六諭》和巡查保甲住戶外也不涉及鄉裏公事或法律和宗教之事。它的齣現是鄉居士大夫展現善俗理想和佐治抱負的結果,也是鄉村宗族團結自保的意願所緻。它的創辦離不開湛若水的個人聲望及其傢族的財富和地方上的聲譽,因此也為其實現個人意誌創造瞭可能,如鄉約中關於禁火葬的內容就充滿瞭湛的個人色彩。通過將沙堤鄉約同其他同時代已經研究過的鄉約對比,作者指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鄉約內容雖然存在差異,目前的研究不足以對明代鄉約難以作齣整體性概括,但在明中葉裏甲與保甲製度並存的情況下,鄉約的流行實際上是一種緻力於在保甲組織內恢復明初裏甲組織原有社區活動與社區精神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