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从实践民俗学的理论立场来考察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运动,描述了民间文学从潜在的实践主体变成现实的实践主体、从自在的民间文学现象发展成自在自为的民间文学概念的逻辑进程,揭示出民间文学达成自由叙事的伦理条件。本书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民俗学方法论,体现出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崭新风貌以及应有的深度和气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科实践参与当代中国为民主、争自由的社会进程,而且具有开启未来学术的价值和意义。
户晓辉
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民俗学者组织通讯会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量的同义反复看得人非常焦急。论证民间文学是自在自为的实践主体略绕圈但是还是讲明白了。重点是民间文学的表演性质,对『我们』的定义和区分,以及澄清民间文学叙事传统自由的界限。
评分大量的同义反复看得人非常焦急。论证民间文学是自在自为的实践主体略绕圈但是还是讲明白了。重点是民间文学的表演性质,对『我们』的定义和区分,以及澄清民间文学叙事传统自由的界限。
评分已经不只是关于民间文学了,整本书写得其实是“主体性”。把民间文学当做一个实践主体来写,很有意思。就是半页正文半页注释的写法阅读起来太不又好了。
评分大量的同义反复看得人非常焦急。论证民间文学是自在自为的实践主体略绕圈但是还是讲明白了。重点是民间文学的表演性质,对『我们』的定义和区分,以及澄清民间文学叙事传统自由的界限。
评分2019.2.25——3.4:阐释了作为实践主体的民间文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