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
400多幅图例
12位口述者
呈现上海汉字书写和设计的脉络
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这些图例通过手写、设计及石印、铅印、胶印等近现代印刷工艺的再现,为我们保存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同时,也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字体设计热潮提供了一册可交流的读物。本书获2014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美术馆讲座】文艺的日常-关于文学、电影、音乐的字体呈现 时间:2016年12月3日 周六 14:00-16:00 地点:上海 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2楼 多媒体互动室 主办方: 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海上博雅讲坛第95期】汉字、设计、游戏——《上海字记》创作分享 时间:2016年5月...
评分1 出版物的选择有讲究,对于这个侧面中国史的收集资料,要比书籍本身大得多,而且到了杂志,报纸和各种出版物,乃至当时时新的海报。 这书很讨厌,没有页码,在1868年到1899年的第1页,这个中英文对照的论语特别有说服力。 中国行文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中...
评分1 出版物的选择有讲究,对于这个侧面中国史的收集资料,要比书籍本身大得多,而且到了杂志,报纸和各种出版物,乃至当时时新的海报。 这书很讨厌,没有页码,在1868年到1899年的第1页,这个中英文对照的论语特别有说服力。 中国行文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中...
评分1 出版物的选择有讲究,对于这个侧面中国史的收集资料,要比书籍本身大得多,而且到了杂志,报纸和各种出版物,乃至当时时新的海报。 这书很讨厌,没有页码,在1868年到1899年的第1页,这个中英文对照的论语特别有说服力。 中国行文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中...
评分Fonts,西洋学进来的舶来品。 正是这些old fashion的这些字体,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印刷版是从哪里来的。从中国的书法,到雕版印刷,到民国的石印本,残存的大招贴,现在街头的门面。这种相当于素材的图录或者说剪贴簿,有翻阅的价值。 最后,吃香的还是洋腔洋调。 印刷的清楚啊。...
感谢本书中的设计家、艺术家、作家、出版家、印刷者、研究者及佚名设计师为上海留下了丰盛的视觉资产,以及为几代人所带来的满满的回忆,力荐!
评分感谢本书中的设计家、艺术家、作家、出版家、印刷者、研究者及佚名设计师为上海留下了丰盛的视觉资产,以及为几代人所带来的满满的回忆,力荐!
评分太时髦了!
评分难得的一部近代上海与字体的故事。另外看了『上海字记』展。实物比书上的印刷图片更具灵性,令人怦然心动!感叹好的设计永远是经典、不过时。纪录片也是书的立体三维的延伸。
评分像是小时候偷偷打开了姥姥的抽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