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先生系现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本书依严氏一生几个重要转捩分作六卷:1916至1936年为其早年生活及学习阶段;1937至1944年为大学学习至入史语所前之阶段;1945至1964年为在史语所专职会话;1965至1981年为在港执教阶段;1982至1996年为退休至 去世的最后岁月 ; 1997年后以述其“身后文章事”为主;附录严氏生平著作编年。俾治「归田史学」者以一砖一瓦之用,也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
又一本知名学者的学术经历总结。学人记录,日记最好,即使如胡适般有意无意写给后人看,也有很大趣味和收获,唐君毅日记不知是否经过大的删减,较为简略,只记录每日所做何事,亦可从中看出学者的人格。书信其次,容易不连贯,但可观察学人出处进退,治学经验一般较零碎,但若...
评分【第46页】1941年 在所期间,耕望与钱穆无话不说,乃至初恋情事,也告诉了钱穆。钱穆还代耕望谋划,拟让其能有机会到重庆去一趟。后因女友的一时不慎,而不得不分手。耕望情绪低落,万念俱灰。进而招致长期伤风,精神欠旺。钱穆不时劝解,要为耕望另介绍一女友。然经此打击,耕...
评分原本仅仅翻翻解闷,不料此书之问题远远超过预料。先说一个短评提过的问题。称谱主之名,虽然说是“因撰者并非谱主的弟子或家人,直称‘先生’有些冒昧,指名道姓则不够恭敬。若‘严先生’、‘耕望先生’、‘严耕望先生’之类,用于怀念文章则可,用于年谱或编年事辑却略显隔阂...
评分又一本知名学者的学术经历总结。学人记录,日记最好,即使如胡适般有意无意写给后人看,也有很大趣味和收获,唐君毅日记不知是否经过大的删减,较为简略,只记录每日所做何事,亦可从中看出学者的人格。书信其次,容易不连贯,但可观察学人出处进退,治学经验一般较零碎,但若...
评分书本身编的不够好。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治史三书》里的,不如直接去读原书。 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读到第2页就觉得有讲的不清楚的地方。原文如下: 正如严先生的同门余英时所言:“像这样的大计划,在西方或日本都只能出之于集体实践一途,即由计划的主要执行人指导一二...
章太炎、梁启超的年谱好写,因为不仅有学术活动,而且还有政治行为,能够看到人生的转折,而书斋中的学者最难写,不小心就会成为撰述编年,而无生平可写。严耕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斋的学者,很少有社会活动,如果没有一个出名的老师和师弟,那他的交往就只剩下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了。很多朋友訾议此书体例不纯,但是从年谱中依然能够清晰感受到严耕望先生踏实的学风和博采众长的能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评分明年是严氏诞辰百年,是不是买没好久的书可以好好重排重印一下
评分感佩不已!
评分编者文献功夫差了些
评分写的比较差,做编辑的出身真的只能是编辑编辑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