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

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牛润珍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
出版时间:1999
价格:12.80元
装帧:平
isbn号码:978754343372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史学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史学 
  • 史学理论 
  • 历史学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汉至唐初是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间,史官制度的演变大势为:两汉是新旧两种史官制度的交替时期,天官、史官分道扬镳,先秦史官制度衰落,新的史官制度即著作官制开始萌生。魏晋时期著作官制确立,修史机构、史官组织编制、撰史和记注制度均已形成,并显示出颇有活力的修撰机制。南北朝时,著作官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史馆、国史监修,著作、记注相分并各有专官。隋至唐初对于历史和史学的两大总结,著作官制活力不够,经过唐太宗的改革,别置史馆于禁中,以宰相监修国史,置兼修国史、直馆等史官,另设起居郎、起居舍人记事记言,集注起居,形成完善的史官制度。

两汉与唐初,史官制度凡两大变:两汉大变属新旧交替,是著作官制生成之前因;唐初大变为改进与完善,是著作官制发展之后果。著作官修史制度历魏晋南北朝隋,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400年,最终被唐代史馆修史制度替代。   著作官制是魏晋南北朝隋史官制度的主体,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魏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隋。其演变自东晋十六国以后,形成南北两条线索: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隋。而北方的线索对隋唐的传承影响较大,唐初的史官制度主要是沿袭了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隋。

由于魏晋南北朝处在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各国职官制度不一,在著作官制演变发展的总趋势下,尝伴有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三国孙吴的左右国史制度。而且就著作官制讲,南朝、北朝的发展情况亦不一样,北朝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又有差别。它们犹如激流中的“涡流”,在史官制度发展总趋势的裹胁下,最终汇入汉至唐初著作官制度演变的主流。并且在此趋势下,修史机构、史官选任、国史修撰与集注起居制度等亦各有发展变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自商至唐初史官制度的发展脉络。读完本书,关于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评分

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自商至唐初史官制度的发展脉络。读完本书,关于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评分

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自商至唐初史官制度的发展脉络。读完本书,关于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评分

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自商至唐初史官制度的发展脉络。读完本书,关于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评分

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产生的解释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