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你必须摆脱这样的误解:看起来很简单的物体,承载的意义也很简单。在一幅画里,一朵花、镜中的一个影子或是天空中的一只鸟,站立的梯子、摇晃的天平或是合起来的幕帘,几乎总有着比一眼看起来更深入的意味。不管是里贝拉的鸟、塞尚的树,还是保罗•克利的鱼,它们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似乎非常熟悉它们。然而,它们往往暗示着某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在本书里,弗朗索瓦芭布•高尔精选15世纪到21世纪的68幅世界名画,从自然世界中选取了10件有象征意味的事物,即太阳和月亮、云、树、花、水果、贝壳、鱼、猫和狗、马和鸟,以及从人造物里选取10件物品,即书、十字架、天平、梯子、灯和烛、面纱、面具、镜子、窗户和幕帘。艺术作品里常常大量使用的各种形式和物品来传达抽象的意味:爱,盼望永生,忠诚与背叛。这些在历代名画里都是不断重复的主题。
从荷尔拜因画里的苹果到莫奈画里奥林匹亚山脚下的黑猫,从马格里特画作里神秘的蜡烛到乔治亚•欧姬芙画里的花,本书展示世界名画里如何以一种原始和更有意义的方式展现画面的象征意味。
=======================================================
编辑推荐:
面对世界名画时,你的头脑里是否曾经出现这些反应?
①谁来告诉我,这幅画到底厉害在哪里?
②救命啊,画里有那么多细节,我该从哪里看起?
③好像只有我看不懂……还是别开口问,以免被人家笑……
------------------------
随心所欲、随看随懂!
⑴法国艺术史家高尔精选68幅15世纪到21世纪的世界名画,以20个主题解读画作。
⑵每个主题3-4幅名画,每幅画都是独立的存在,翻到哪里看哪里,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⑶有多少时间就读多少:一次读一篇没有压力,一次读一段也有收获!
=======================================================
评论:
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接触经典艺术最大的障碍来自心理的恐惧,似乎那些大师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怎样去感受和对话,“艺术眼”系列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做出了解释,帮助我们揭开经典作品的面纱,走近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到知识的补充、修养的提高和心灵的净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
历代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品,我们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测。怎样去有效地观看、饶有兴味地去品尝,听听专家们的指导十分有益。在这方面,“艺术眼”系列丛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读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奚静之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Françoise Barbe-Gall)
法国艺术史学者,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美术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之后成为艺术史教授。她排斥菁英主义,致力于为大众开启通往绘画艺术之门,为此创立了“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开办无数座谈会,并出版诸多相关著作,包括《如何看一幅画》、《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和《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等。
本来以为创作是人的天性,自然欣赏也是天性 艺术创作脱离人群的时候有一种美,平民艺术唤起人们的共鸣也是另一种美。 节奏这么快,谁还静下心来看你的私人作品,然后想想以前的画家也是靠贵族包养,艺术也是不能完全脱离商业的。 想想一步之遥被这么多人骂心里是有那么点不...
评分审美不是本能,审丑才是本能。如果这世上真的有美存在,那么我们需要能够发现它。 曾几何时,我对所谓的名画嗤之以鼻,比如梵高那副著名的向日葵,当然这其中大概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缘故。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觉得名画自有其生命力,心中觉得好,嘴上却说不出个所以...
评分在我们普通人的观念中,那些艺术大师创造的艺术作品仿佛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其实,艺术大师也是从普通人中涌现出来的。大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多多直面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试着用心去感受那些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读...
评分《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段: 东郭子问庄子同志:“所谓道,恶乎在?”庄子说“无所不在。”随后,庄周先生给出了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 后来禅宗公案中询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听到类似的声音:“春...
评分博客式的漫谈方式。就当收集高清画作。
评分符号象征+感性观感,入门中的入门级……
评分与第一卷不同,本书主要通过绘画中不同的象征主题组织材料。但是,在对具体的画作进行解释时,作者并没有仅限于描述相应的象征在绘画中起到的作用,而是仍然从作为整体的作品入手,一步一步地揭示出象征在整个语境中的位置,并且并不止于此。象征主题被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都是非常典型且常见的意象,在每个主题末尾给出的背景性陈述也起到了很好的整理归置效果。正因为此,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训练,能够更为敏锐细致地把握画家通过各种细节想要传达的意思。今人的眼睛已经被摄影和电影弄得不适于看画了,人们满足于在画中发现一两个概念名称,此后看到的便仅仅是这些名称了,对绘画的每一寸所可能含有的丰富内涵熟视无睹。而本书的写作正致力于克服这种缺省的倾向:在作者的提示下,读者如同读文本一般爬梳画面,回归了恰当的观看方式。
评分鉴赏得挺好的,看完还是觉得全然不会。。。
评分啰嗦无建树 读一半放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