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魔法师,现身英格兰。前者畏惧我出现,后者久把我期盼……”
公元1806年,英格兰在抗击拿破仑的持久战中八面受敌,实践派魔法师早在几百年前就已销声匿迹。然而,研究过往光辉历史的学者们发现,尚有一位实践派魔法师——诺瑞尔先生在世。此人深居简出,然略显身手,举国上下无不 为之惊叹。移居伦敦后,他唤美妇人起死回生,召幻影舰队威慑法寇。他一贯瞻前顾后、小题大做,怎奈后生可畏——乔纳森•斯特兰奇初出茅庐,已崭露头角。该生风华正茂、一表人才、意气风发,方方面面与诺瑞尔截然相反。自此,两位伟大的魔法师之间斗争不断、险象环生,比起英法两国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人各怀执念,暗中更染指黑魔法,哪知一切实为作茧自缚,前途凶险难料。
苏珊娜•克拉克(Susanna Clarke) ——作者
1959年生于英国诺丁汉市一位循道宗牧师家中,是家中长女。她的童年居无定所,在英格兰北部及苏格兰的一些城镇都生活过。从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毕业后,她曾投身出版,在非虚构图书领域从事过多方面的工作。1990年,她离开伦敦,赴 意大利都灵为菲亚特汽车公司高管教授英语,次年又赴西班牙毕尔巴鄂执教。
1992年,她回到英格兰,在达勒姆郡一栋面朝北海的宅子内住到年底。2004年,她的小说《英伦魔法师》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并入围惠特布莱德最佳处女作小说奖及《卫报》最佳处女作图书奖决选名单。2005年,该作品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新秀奖、雨果奖及世界奇幻奖。2006年,她的短篇小说集《英伦魔法拾遗》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的一些故事亦发生在《英伦魔法师》的大背景之下。
苏珊娜•克拉克现与她的伴侣——小说家、书评人柯林•格林兰共同生活在英国剑桥市。
韩慕照——译者
本名马爽,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讲师。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系列首部作品《魔法的颜色》译者。在英国留学期间发现并喜爱上克拉克女士的《乔纳森•斯特兰奇与诺瑞尔先生》,读毕尝试翻译练笔,自得其乐。今成书,更名《英伦魔法师》,以飨读者。
作为一个小字控,我对大字体宽行距的书籍有着深入骨髓的厌恶。即使如此,我仍在扫了一眼后把这本厚如砖头的大书买了回去,并在读完后又买了两本珍藏。 我不会推荐朋友去阅读这本书,甚至会推荐某些朋友不要读它。因为我觉得和我兴趣不同的话,根本感觉不到这本书是多么了不起...
评分英国的苏珊娜•克拉克是继J•K•罗琳之后又一位将英国奇幻小说带入世界奇幻文坛的作家,她创作的《英伦魔法师》甫一上市便获肯定,好评如潮,斩获“雨果”、“世界奇幻”、“英国国家图书”等重大奖项,授权出版流行于全球三十余个国家,并被英国广播公司拍摄成电...
评分1、太厚了。看着手很累,总也找不到好的姿势。 2、非常非常啰嗦。就像陈旧的故纸堆每翻一页都会有很多灰尘,就像一个老太太在絮絮叨叨,不时跳出来的所谓历史,人物,注释,传说,理论探讨,冗长乏味,时刻挑战你的耐心。 3、老式英国小说的味道。作者总试图和读者对话 ———...
评分其实大半年前就开始看了,看了不到15%就扔下了,跟很多人一样,不耐于它的冗长繁杂。而且看的是英文原版,是典型的英国的句式风格吧,弯来绕去,从句套从句,看得很费力。不过虽然看得不耐烦,还是觉得是本写得不错的书,充满了幽默,睿智的感觉。 过了大半年,又看到有人推荐...
评分标题可真差劲,哈哈。 先说缺点: 1.译本装帧差劲,油墨味浓重。 2.兀长,沉闷,啰嗦,女奇幻作家的通病。(但我仍然很爱查理昂的诅咒和刺客正传) 3.想看情节跌宕起伏的现代史诗型奇幻,还是免了,这本书是一点边不沾。而且结尾令人不甚满意,个人看来,一是有点俗,二是某几...
从各方面评价看分明不茶,实际却全不是需要耐心闲心的类型,闲谈间忽然奇诡瑰丽,毛骨悚然,非常吸引人,市侩气刻意为之自然也不讨厌了,讽刺的是英国嚼舌根子劲儿很多翻译是喜欢用北京话表现的。可惜最后一部没前面好,不怎么喜欢意大利那一家子,主线收得不从容,诺先生的昏庸不识忠奸拖沓烦人,国王想想和看门的也没区别有点难过。但结尾好,比起师徒,更认同男女的感情一些。
评分终于把译本也读过了!
评分翻译的语言风格总是让我在跳戏的边缘徘徊…喜欢作者惊悚风格的想象和描述。
评分各位北京的翻译老师,求求你们翻译欧美奇幻的时候别整成老北京奇幻好不,倒胃口。
评分大概是目前奇幻小说最佳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