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魔法师,现身英格兰。前者畏惧我出现,后者久把我期盼……”
公元1806年,英格兰在抗击拿破仑的持久战中八面受敌,实践派魔法师早在几百年前就已销声匿迹。然而,研究过往光辉历史的学者们发现,尚有一位实践派魔法师——诺瑞尔先生在世。此人深居简出,然略显身手,举国上下无不 为之惊叹。移居伦敦后,他唤美妇人起死回生,召幻影舰队威慑法寇。他一贯瞻前顾后、小题大做,怎奈后生可畏——乔纳森•斯特兰奇初出茅庐,已崭露头角。该生风华正茂、一表人才、意气风发,方方面面与诺瑞尔截然相反。自此,两位伟大的魔法师之间斗争不断、险象环生,比起英法两国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人各怀执念,暗中更染指黑魔法,哪知一切实为作茧自缚,前途凶险难料。
苏珊娜•克拉克(Susanna Clarke) ——作者
1959年生于英国诺丁汉市一位循道宗牧师家中,是家中长女。她的童年居无定所,在英格兰北部及苏格兰的一些城镇都生活过。从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毕业后,她曾投身出版,在非虚构图书领域从事过多方面的工作。1990年,她离开伦敦,赴 意大利都灵为菲亚特汽车公司高管教授英语,次年又赴西班牙毕尔巴鄂执教。
1992年,她回到英格兰,在达勒姆郡一栋面朝北海的宅子内住到年底。2004年,她的小说《英伦魔法师》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并入围惠特布莱德最佳处女作小说奖及《卫报》最佳处女作图书奖决选名单。2005年,该作品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新秀奖、雨果奖及世界奇幻奖。2006年,她的短篇小说集《英伦魔法拾遗》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的一些故事亦发生在《英伦魔法师》的大背景之下。
苏珊娜•克拉克现与她的伴侣——小说家、书评人柯林•格林兰共同生活在英国剑桥市。
韩慕照——译者
本名马爽,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讲师。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系列首部作品《魔法的颜色》译者。在英国留学期间发现并喜爱上克拉克女士的《乔纳森•斯特兰奇与诺瑞尔先生》,读毕尝试翻译练笔,自得其乐。今成书,更名《英伦魔法师》,以飨读者。
作为一个小字控,我对大字体宽行距的书籍有着深入骨髓的厌恶。即使如此,我仍在扫了一眼后把这本厚如砖头的大书买了回去,并在读完后又买了两本珍藏。 我不会推荐朋友去阅读这本书,甚至会推荐某些朋友不要读它。因为我觉得和我兴趣不同的话,根本感觉不到这本书是多么了不起...
评分其实大多数的时候读到一些小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是又说不上来。直到看到这本书,看到它我就感觉到那些书“缺少”的到底是什么了。 咱们受到的第一次关于魔法、国王、大臣和术士的洗礼是什么?是童话和神话!别小看这些东西,这些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几百年,有着...
评分1、太厚了。看着手很累,总也找不到好的姿势。 2、非常非常啰嗦。就像陈旧的故纸堆每翻一页都会有很多灰尘,就像一个老太太在絮絮叨叨,不时跳出来的所谓历史,人物,注释,传说,理论探讨,冗长乏味,时刻挑战你的耐心。 3、老式英国小说的味道。作者总试图和读者对话 ———...
评分标题可真差劲,哈哈。 先说缺点: 1.译本装帧差劲,油墨味浓重。 2.兀长,沉闷,啰嗦,女奇幻作家的通病。(但我仍然很爱查理昂的诅咒和刺客正传) 3.想看情节跌宕起伏的现代史诗型奇幻,还是免了,这本书是一点边不沾。而且结尾令人不甚满意,个人看来,一是有点俗,二是某几...
评分奇幻小说就允许译者放飞自我,瞎翻译一通吗?你能想象简奥斯丁的小说被译成酸不溜秋的半文半白的伪古文形式吗?把达西称作达先生?英国仿古风格不代表要你用这种没水平的方式演绎吧?觉得国人看不惯欧洲人的名字吗?这样是不是就能体现自己的学究气了呢?还好意思放上尼尔盖曼的赞语在书腰?这是我读过所有书当中,译本最差的一个!
评分译文半文不白的北方方言有点恶心
评分各位北京的翻译老师,求求你们翻译欧美奇幻的时候别整成老北京奇幻好不,倒胃口。
评分刚出版时想看但嫌有点厚,自从一口气看完了1100页的《来自新世界》这都不是事儿,主要因为最近在播同名英剧好像有点意思…一周后读毕,翻译语言相当轻松,但依旧无法掩饰原文的碎碎念,好在总体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陆街图
评分译文最初看起来非常不适,接受后再细想,译者在体现原著特色方面真实下足了功夫。节奏真的好慢好慢,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明白作者意图。但是细节方面又十分惊艳,每一条注释都让人好生寻味。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