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學與文學思想

兩漢經學與文學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張峰屹
出品人:
頁數:45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
價格:5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4936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學
  • 文學
  • 思想史
  • 文學史
  • 秦漢史
  • 漢代
  • 學術
  • 兩漢史
  • 經學
  • 文學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學術史
  • 漢代
  • 經典
  • 文本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經學與文學”為觀照視角,係統、切實、細緻、深入地研討兩漢經學與文學創作、文學思想之關係, 從而明確漢代文學思想的基本特徵及其曆史地位。全書分為“ 兩漢經學與《詩》學思想”、“ 兩漢經學與辭賦文學思想”、“ 讖緯思潮與兩漢文學思想” 三部分展開, 共十五章。本書在全麵爬梳兩漢文學創作、文學觀念的基礎上, 精心設計具有係統性的一些專題, 特彆注重對各個專題深入切實的研討, 注重各個節點之間承變脈絡的勾勒。

著者簡介

張峰屹,1962年生,1995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係,師從羅宗強教授,研習中國文學思想史。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文學學會理事、天津市中國古代文學學會會長。曾任韓國國立濟州大學、颱灣淡江大學客座教授。齣版《西漢文學思想史》、《跬步集》等學術著作十餘部,發錶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言上編 兩漢經學與《詩》學思想第一章 四傢《詩》說的共同旨趣第一節 三傢《詩序》和《毛詩序》的相關問題第二節 四傢說《詩》同大於異第三節 四傢說《詩》的基本方式第二章 《毛詩大序》、《禮記·樂記》的文學思想意義第一節 《毛詩大序》、《禮記-樂記》的作者與時代問題第二節 《毛詩大序》、《禮記-樂記》文藝思想的相通之處第三節 《毛詩大序》、《禮記·樂記》各具特色的文藝思想第三章 董仲舒的“《詩》無達詁”與中和之美說第一節 “《詩》無達詁”的本義及其文學思想意義第二節 “中和之美”的本義及其文學思想意義第四章 翼奉的《詩》學思想第一節 翼奉《詩》學著述存留考第二節 翼奉《詩》學之“五際”說考釋第五章 劉嚮的《詩》學思想第一節 劉嚮的傢學流變及其學識修養第二節 《列女傳》、《說苑》、《新序》引《詩》說《詩》所體現的《詩》學觀念第三節 《條災異封事》所體現的《詩》學觀念第六章 班固的《詩》學思想第一節 更加突齣情感的生發感動特徵第二節 追求《詩》“本義”的思想傾嚮第三節 開闢從地理環境、社會風俗視角論《詩》的途徑第七章 鄭玄的《詩》學思想第一節 《鄭箋》對《毛傳》的修正和超越第二節 鄭玄的《詩》學思想
中編 兩漢經學與辭賦文學思想第八章 兩漢經學與《楚辭》學第一節 兩漢屈原評論的經學視角第二節 王逸《楚辭章 句》的經學闡釋視角第九章 兩漢經學與賦學第一節 賦者,古詩之流第二節 兩漢賦傢經學背景的簡要考述第三節 漢賦中的經學思想錶述第四節 經籍注疏與大賦的鋪排、求實風貌第五節 漢賦結構的經學意義
下編 讖緯思潮與兩漢文學思想第十章 讖緯佚文的文獻形態及其文獻價值第一節 讖緯文獻及其輯佚之問題例說第二節 讖緯佚文的文獻價值論略第十一章 曆史維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讖緯名義研究之述評第一節 主張“讖緯有彆”者的代錶意見第二節 主張“讖緯無彆”者的代錶意見第三節 兩種主張各自的缺欠第四節 研究讖緯名義應該注重的幾個問題第五節 餘論:讖緯之分閤是一個曆史過程第十二章 兩漢讖、緯分閤演變考第一節 讖驗觀念始自遠古第二節 西漢時期讖驗觀念持續存在第三節 先秦至兩漢時期“緯”字含義的演變第四節 “讖緯”閤稱之簡略溯源第五節 以讖“緯”經現象肇始於漢初,至東漢初年大盛第六節 小結第十三章 兩漢讖緯思潮發展及其對士人的影響第一節 批判:漢初至衷帝時期第二節 依違:王莽、劉秀時期第三節 歌頌:明帝、章帝至漢末第四節 小結第十四章 讖緯思潮與兩漢文學創作第一節 讖緯思潮與兩漢辭賦創作第二節 讖緯思潮與兩漢詩歌創作第十五章 讖緯佚文中的文藝觀念第一節 從天文到人文:讖緯的文藝發生論第二節 天人感應、比類象喻:讖緯的文藝思維方式第三節 災祥治亂,以文為教:讖緯的文藝功用論第四節 讖緯的性情論、地域論及其他主要引用及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博士論文

评分

3.5星

评分

3.5星

评分

博士論文

评分

博士論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