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易学思想之研究

熊十力易学思想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作者:王汝华
出品人:
页数:24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9
价格:0
装帧:辑刊
isbn号码:9789862542729
丛书系列: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图书标签:
  • 新儒家
  • 熊十力
  • 易学
  • 易学
  • 熊十力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学术研究
  • 哲学史
  • 文化研究
  • 经学
  • 思想史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熊十力创明体用之学,本文措意于其易学,别为八章,凡二十余万言。

首章略观其生平行事及其著作大要;次章窥其思想之渊源;第三章绍述熊十力对历代易学、易家之批评;第四章借《读经示要》分析其阐释方式;第五章陈述体用之学;第六章推阐天人观、知识论与治化论;第七章综言其易学之要目、回响及若干待商榷之处;末章试做总结。

后附以参考书目,以及凡例。

透过熊十力有启发的地方有三处:1,知融会之要。2,明捡择之要。3,识推扩之要。

作者简介

王汝华,祖籍山东,1963年生于台南。现任台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反向为《易经》以及当代新儒家哲学。著有《宋明理学的当代三诠——兼及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的交游寻绎》《熊十力学术思想中的一圣二王》《十力斋论学集》《易学索玩》《易札二种》有现代新儒家文章二十余篇。

目录信息

重刊自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生平简谱
第二节 著作简介
一、《熊子真心书》
二、《唯识学概论》第一种讲义本
三、《唯识学概论》第二种讲义本
四、《因明大疏删注》
五、《唯识论》
六、《新唯识论》文言本
七、《破破论》
八、《佛家名相通释》
九、《中国历史讲话》
十、《新唯识论》语体文本
十一、《读经示要》
十二、《十力语要》
十三、《十力语要初续》
十四、《韩非子评论》
十五、《摧惑显宗记》
十六、《与友人论张江陵》
十七、《论六经》
十八、《新唯识论》删定本
十九、《原儒》
二十、《体用论》
二十一、《明心篇》
二十二、《乾坤衍》
二十三、《存斋随笔》
二十四、《先世述要》
二十五、《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简》,刘述先编
第二章 熊十力学说之思想渊源
第一节 一圣二王之归向与阐扬
一、孔子
二、王阳明
三、王船山
第二节 诸子各家之撷取与融会
一、孟子
二、程明道
三、程伊川
四、朱熹
五、陆九渊
六、陈白沙
第三节 佛道哲学之取舍与参赞
一、佛家思想之取舍与参赞
二、道家思想之取舍与参赞
第四节 近人师友之辅翼及切磋
一、严复
二、康有为
三、谭嗣同
四、章炳麟
五、欧阳渐
六、马一浮
七、梁漱溟
八、林宰平
第五节 西方学说之冲激及开扩
一、柏格森
二、黑格尔
三、罗素
结语
第三章 熊十力对易学发展之批评
第一节 周前易学之抑扬
一、圣王易学之揣论
二、《连山》《归藏》之探论
第二节 汉魏易学之评骘
一、汉易之论评
(一)汉易论略
(二)汉易传承
(三)诸家传承
(四)《易纬》义阐
二、魏易之论述
第三节 宋代易学之褒贬
一、周敦颐
二、张载
第四节 清代暨民国易家之考察
一、清代易家之评价
(一)焦循
(二)胡煦
(三)其他易家
二、民国易家之评论
(一)尚秉和
(二)其他易家
结语
第四章 熊十力释《易》之方式
第一节 援引《周易》经传
一、引卦爻辞为释
(一)援卦辞以释
(二)援爻辞以释
二、引十翼为释
(一)举《彖传》以释
(二)举《象传》以释
(三)举《系辞传》以释
(四)举《文言传》以释
(五)举《说卦传》以释
第二节 征引群经
一、引《尚书》以说《易》
二、引《诗经》以说《易》
三、引《礼记》以说《易》
四、引《春秋》以说《易》
五、引《论语》以说《易》
六、引《孟子》以说《易》
第三节 广征诸家
一、宗本船山以注《易》
(一)明引船山之说
(二)暗引船山之说
二、偶引诸家以注《易》
(一)《子夏易传》
(二)《易纬》
(三)马融
(四)郑玄
(五)虞翻
(六)王肃
(七)干宝
(八)王弼
(九)《九家易》
(十)韩康伯
(十一)刘瓛
(十二)伏曼容
(十三)卢景裕
(十四)崔憬
(十五)李鼎祚
(十六)程伊川
第四节 稽采众法
一、参佛法
二、证史事
三、佐经验
四、验科学
五、采譬喻
六、通己著
七、归人事
结语
第五章熊十力易学之义蕴
第一节 易学本体观
一、本体诸议
二、本体性质
(一)本体六义
(二)本体阐义
三、本体诸名
(一)太极
(二)乾元
(三)本体、实体、体
(四)道、天道、天
(五)理、性、命、真理、道体、性体、真几
(六)本心
(七)能变、恒转、功能
(八)真如、法性
(九)性智
(十)仁、仁体
(十一)良知、明德、至善
第二节 易学作用论
一、“作用”义诠
二、翕辟成变
(一)翕辟说之历史发展
(二)翕辟之义涵
(三)翕辟之关系
(四)翕辟与生灭
(五)翕辟与八卦
三、乾坤互含
(一)乾坤之性质
(二)乾坤之关系
第三节 体用不二之易学特点
一、体用不二之触发
二、体用不二之内涵
(一)即用显体、于用识体
(二)摄体归用
(三)体用可分而不可分
(四)即用即体、即体即用
(五)证体知用
(六)作用见性
(七)即工夫即本体
结语
第六章 熊十力易学之推阐
第一节 天人论
一、天人不二之天人观
(一)天理与人欲
(二)人得天而生
(三)天恃人而成
(四)天人不二
二、尽人合天之人生论
(一)持畏事天
(二)希圣尽能
(三)立志反己
(四)敦仁修德
第二节 知识论
一、中西学术论衡
二、智与知识
三、科学日益之学
(一)古科学思想
(二)《易》格物之学
第三节 治化论
一、治化之要义
(一)治化之原——本仁心、发仁政
(二)治化之道
(三)治化之极——国咸宁、臻大同
二、群经之言治
结语
第七章 熊十力易学之综结
第一节 熊十力易学之要目
一、尊生而不可溺寂
(一)生生思想之阐扬
(二)生命哲学之表彰
(三)耽虚溺寂之抨击
二、彰有而不可耽空
三、健动而不可颓废
四、率性而无事绝欲
第二节 熊十力易学之商榷
第三节 熊十力学术之回响
一、熊十力学术之回应
二、熊十力学术之影响
结语
第八章 结论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