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楊絳 文革 隨筆 散文 散文隨筆 中國文學 中國 生活
发表于2025-02-02
乾校六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乾校,本來是對公務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進行培訓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卻賦予瞭它新的定語——“五七”,新的含義——對上述人員中的大多數進行“勞改”。楊絳先生在這裏講述瞭從要去乾校直到迴京一些事情和個人的心情、感受。本書1981年7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齣版,尤其受有乾校經曆的人喜歡,堪稱“乾校”文學中之經典。今天、今後,人們要感性地瞭解那段漸去漸遠的曆史,本書同樣堪為經典。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傢、翻譯傢和學者,江蘇無锡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鞦迴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52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乾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人民文學齣版社2004年齣版瞭《楊絳文集》8捲。
“改造十多年,再加乾校兩年,且彆說人人企求的進步我沒有取得,就連自己這份私心,也沒有減少些。我還是依然故我。”
評分“改造十多年,再加乾校兩年,且彆說人人企求的進步我沒有取得,就連自己這份私心,也沒有減少些。我還是依然故我。”
評分唯有豁達,纔能讓人把苦難的記憶,描寫得如此清新和舒暢,也唯有先生,能用輕描淡寫的筆觸,勾勒齣那段集體黑暗歲月中的樂觀與淡定。
評分活在書裏的長者 每次看楊絳先生的書都能感覺到她對生活充滿瞭信心和寬厚 多麼難以迴首的經曆 在她筆下寫的有情有意 唯有在悲苦生活中還能溫和待人積極處事的人 纔能在時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這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智者更是心態上的強者
評分其實該記愧的是我們,有著大把的時間,有著大把的自由,卻整天的無所適從,無所事事。書看的太少,想的卻太多。
读《我们仨》时隐隐作痛的东西,在这书里全然读到了。之前对上山下乡没有血肉认识,只隐约记得小时候在史铁生的几篇文章里有所接触,不过早已忘得没影了,显然也是没读进去。而这次换了“老年”角度,听杨绛先生说她在干校的一些经历,生动真实得让我感觉好像自己前世去过一样...
評分《干校六记》好在没有苦相。 文革时中国知识分子较为苦楚的时代。智者的内心大抵脆弱敏感,反智的鲁莽强硬让太多文革期间的文字充溢着悲凉怨气。杨绛的文字没有,一点苦相都没有,太难得。 不是生活本身不苦。女婿被人冤枉自尽,生活能力较差的丈夫被提前安排下乡,女儿孤苦一...
評分杨绛随“连”下干校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才满月没有几天。我一直感觉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年代,人长得快,可是岁月蹒跚,景物依旧。我的意思是生活和周遭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门前总是那些树,一年四季更换着叶子,也不见长,好像总是那样;而树干里的年轮一...
評分周日下午,身体不爽,到图书馆闲坐,翻翻,觉得好。 古人是讲“哀而不伤”,杨先生那种闲淡,居然是“哀”也无处安插。只得在《下放记别》中看到,见女儿“踽踽独归”,我“心上凄楚”。这时,女婿已经自杀。非常静的笔调。不见“痛定思痛”那种“痛何如哉”的情绪。 《学圃...
乾校六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