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濛、文學與戲劇

啓濛、文學與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董健
出品人:
頁數:31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0
價格:3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102532
叢書系列:中國新文學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戲劇與戲劇學
  • 文學/文化史論與批評
  • 戲劇教育
  • 2020
  • 2015
  • *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
  • 啓濛運動
  • 文學史
  • 戲劇史
  • 西方文學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文藝復興
  • 古典主義
  • 浪漫主義
  • 文學批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董健,生於1936年,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戲劇曆史與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評論傢協會主席,江蘇省戲劇傢協會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嚮:中國現當代文學、戲劇曆史與理論。主要論著有《戲劇與時代》、《田漢傳》、《文學與曆史》、《陳白塵創作曆程論》、《跬步齋讀思錄》及續集,主編有《中國現代戲劇史稿》、《中國當代戲劇史稿》、《現代戲劇總目提要》、《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等。其中《中國現代戲劇史稿》曾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奬。

圖書目錄

啓濛理性視角下的文化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文化情結:消解啓濛理性、阻撓人的現代化
個人主義與公民社會
李慎之逝世十周年祭
略論啓濛與文學的關係
關於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幾個問題
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中的價值觀問題
論反修防修文學
江蘇短篇小說五十年
現代啓濛精神與中國話劇百年
現代啓濛精神與江蘇話劇百年
戲劇現代化與文化民族主義
“五四”新文化傳統與作為“現代民族戲劇”的中國話劇
論中國當代戲劇啓濛理性的消解與重構(1949-2000)
中國大陸當代戲劇啓濛精神之衰落
中國當代戲劇史稿·緒論
《中國新文學大係(1976-2000)·戲劇捲》導論
戲劇性簡論
再論戲劇性
——兼答張時民博士的質詢
跪著獻藝與站著演戲
——序《趙耀民戲劇雜談》
獻給校慶的精神美餐
——看《蔣公的麵子》有感
對《大秦帝國》的質疑
“秦傢店”核心價值在當今的反動性
——對《大秦帝國》的再質疑
再談《大秦帝國》的“反動性”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中國戲劇發展史的總結與分析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在談到啓濛和對文化民族主義批判時,作者論述中展現齣來的學養讓人不敢恭維。文革式的鬥爭話語,結論先行的論斷方式,大量的簡單歸因和標簽化處理,讓人無法卒讀。字裏行間體現齣的對本國文化曆史傳統的虛無、自卑與過度貶損,更是讓人無法苟同。

评分

作者堅持“五四”啓濛主義精神的立場,著重批判瞭當代文學創作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與現象:①部分作傢和學者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故步自封、抱殘守缺,誇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否認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相通之處,排斥自由民主等現代普世價值;②以文革樣闆戲和《大秦帝國》為代錶的一係列文學戲劇影視作品,或是利用現代藝術的物質外殼而棄其精神,或是以貌似現代化的方式重釋傳統文化,本質上都是抱著政治實用的目的為專製主義招魂;③文學不是政治的工具和奴僕,但這不代錶文學不能傳遞政治觀念、實現教化與啓濛的作用。啓濛與政治不同,政治可以是“人”的,也可以是“非人”的,而啓濛始終維護人的尊嚴與價值,文學研究和創作決不能捨棄啓濛精神和人文關懷。

评分

1954|

评分

作者堅持“五四”啓濛主義精神的立場,著重批判瞭當代文學創作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與現象:①部分作傢和學者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故步自封、抱殘守缺,誇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否認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相通之處,排斥自由民主等現代普世價值;②以文革樣闆戲和《大秦帝國》為代錶的一係列文學戲劇影視作品,或是利用現代藝術的物質外殼而棄其精神,或是以貌似現代化的方式重釋傳統文化,本質上都是抱著政治實用的目的為專製主義招魂;③文學不是政治的工具和奴僕,但這不代錶文學不能傳遞政治觀念、實現教化與啓濛的作用。啓濛與政治不同,政治可以是“人”的,也可以是“非人”的,而啓濛始終維護人的尊嚴與價值,文學研究和創作決不能捨棄啓濛精神和人文關懷。

评分

對於中國戲劇發展史的總結與分析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在談到啓濛和對文化民族主義批判時,作者論述中展現齣來的學養讓人不敢恭維。文革式的鬥爭話語,結論先行的論斷方式,大量的簡單歸因和標簽化處理,讓人無法卒讀。字裏行間體現齣的對本國文化曆史傳統的虛無、自卑與過度貶損,更是讓人無法苟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