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191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求学,就读于派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1935年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从此离开清华大学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改任中國驻美大使。
原文发表于 http://www.luanxiang.org/blog/?p=498 我说过,读各种各样的书,比照、互证、甄别,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文本中复现,展现出不同的侧面,最后才能构建出完整、立体、真切的世界。 最近又看了篇关于蒋廷黻先生的文章,也来说说蒋先生二三事吧。 蒋先生生于湖南宝...
评分因为“拉一把工程”,《蒋廷黻回忆录》成为本工程的第一册学习课本。 必须承认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是有过许多想象的。正如曾跟C老师说到的“作为一个学者,一位在学界政坛有影响的学者,他的视角应该是独特而具有穿透性的。”,或者他能解开我一直的疑惑:“一个最早开始...
评分原文发表于 http://www.luanxiang.org/blog/?p=498 我说过,读各种各样的书,比照、互证、甄别,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文本中复现,展现出不同的侧面,最后才能构建出完整、立体、真切的世界。 最近又看了篇关于蒋廷黻先生的文章,也来说说蒋先生二三事吧。 蒋先生生于湖南宝...
评分可能是翻译的缘故,蒋廷黻老先生这部回忆录远没有《中国近代史》那么有魅力。甚觉好玩的是老先生从政后与衮衮诸公争论的片断,让人觉得书生若不实现转型,从起政来真是可爱,理论与现实政治,哎..
评分精英们的西化背景使得他们与中国的劳苦大众始终是疏离的,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农村中的情况都很隔膜,这直接导致了国府高层提出的许多“改革”方案往往都不切实际,沦为了空想。1930年代从政的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在这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我经常在行政...
少年时孤身赴美求学的勇气让人敬佩;青年时做历史研究的眼光很有独到之处,有拨云见雾之感;中年从政则是书生式的理想主义,屡屡受挫,也许是因为政治本身更多的是大家都知道有雾却不想拨开吧;晚年外交经历口述史的缺失实在是本书一大遗憾。
评分有些意思。要看增补版。
评分翻译差强人意
评分就文本而言妥妥五星,但这一出版版本显然并非原版,蒋廷黻先生从童年趣事到求学历程乃至从政经历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却突然留白。尤其是其青壮年时代,恰逢民族危机深重之局,蒋先生在字里行间沉静叙述战时政府的得失,给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史事细节。此书结束于抗战胜利前一年,很明显是出于意识形态截然而止。作为历史专业出身的读者,更好奇45年以后蒋廷黻的口述回忆。
评分颇具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