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观念

民国文学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光荣
出品人:
页数:4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7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879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西南联大
  • 文学
  • 现代文学
  • 历史
  • 中国文学研究
  • 消遣读物
  • 李光荣
  • 文学研究
  • 民国文学
  • 文学观念
  • 中国现代文学
  • 文学思想
  • 文化史
  • 散文
  • 小说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南联大文学是民国文学的一个典型。本书引入了民国文学观念,通过分析联大文学创作背景、审视学生社团、阐述影响较大的文学宿将、剖析反战文学,来考察西南联大文学的生成土壤,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源,从而透过西南联大文学,在背景与意义的层面深入研究民国文学,这对于民国文学观念下的现代文学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作者简介

李光荣,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30 余年,以西南联大为主研方向,兼及民国历史、文化和教育研究,是“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倡者之一。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出版《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等专著4 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目录信息

1 前 言 民国意识与西南联大研究新视角

16 第一章 西南联大文学的生成环境
17 第一节 战时社会环境
44 第二节 学校教育空间
58 第三节 “五四”精神源流
73 第四节 新文学传统
90 第五节 外国文学气息
108 第六节 地方文化氛围

127 第二章 西南联大文学的学生团队
129 第一节 西南联大学生社团的管理
141 第二节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组织
156 第三节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活动
177 第四节 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的特点
207 第三章 西南联大的民国文学宿将
209 第一节 朱自清在云南的文学活动
244 第二节 闻一多在云南的文学活动
281 第三节 沈从文在云南的文学活动

311 第四章 西南联大学生的反战文学
313 第一节 西迁路上的硕果
324 第二节 穆旦的抗日战争
348 第三节 杨明的兵役批判
358 第四节 战争的人性反思
389 第五节 阻止内战的努力
398 第六节 抗议暴行的呐喊

406 参考文献

413 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得出作者为写这本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事实上翻到后记才知道居然用了八年时间才写成,堪比抗战的长度了),这样的精神值得嘉许。书的内容其实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作者也没有说清楚所谓“民国文学”及其观念究竟与以往的研究思路有何区别,这大概是这本著作的一处遗憾。他对于西南联大的新文学教育所做的考察和梳理对我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实如果他要是真集中注意力专攻这一块的话或许是能做出大成果的。

评分

刚看完姚丹的书来看这本,于是很快就翻完了。大致知道作者想提及的“民国观念”是一种民国时期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似乎只是把“那个年代”的说法换成了“民国时期”,把“现代文学”的概念换成了“民国文学”,然而我所认为的那些真正的悬挂在现代文学之外的文学创作,那些同时期的依旧粘附于传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被关注到,因此可以说本书并没有对老套的文学史书写构成挑战,甚至是亦步亦趋。内容大致与姚书一样,但是叙述上切得更碎,对于某一个小专题(比如文学社团)能有条目式的因果列举(也是因此材料更加充实),但若是把视野拉得再大一点,就会觉得缺少姚书在整体上浑然一体酣畅淋漓的表观,也缺少姚书敏锐的文学感受能力,显得呆板陈腐有一元决定论的趋势,陷在自己总结归纳的贴标签的快乐里。但是翻阅和查找更容易了~

评分

看得出作者为写这本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事实上翻到后记才知道居然用了八年时间才写成,堪比抗战的长度了),这样的精神值得嘉许。书的内容其实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作者也没有说清楚所谓“民国文学”及其观念究竟与以往的研究思路有何区别,这大概是这本著作的一处遗憾。他对于西南联大的新文学教育所做的考察和梳理对我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实如果他要是真集中注意力专攻这一块的话或许是能做出大成果的。

评分

很全面,但很多都是旧话了,只能说李光荣在资料搜集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个人的文字是硬伤。复印了其中几个部分作为参考资料。

评分

刚看完姚丹的书来看这本,于是很快就翻完了。大致知道作者想提及的“民国观念”是一种民国时期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似乎只是把“那个年代”的说法换成了“民国时期”,把“现代文学”的概念换成了“民国文学”,然而我所认为的那些真正的悬挂在现代文学之外的文学创作,那些同时期的依旧粘附于传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被关注到,因此可以说本书并没有对老套的文学史书写构成挑战,甚至是亦步亦趋。内容大致与姚书一样,但是叙述上切得更碎,对于某一个小专题(比如文学社团)能有条目式的因果列举(也是因此材料更加充实),但若是把视野拉得再大一点,就会觉得缺少姚书在整体上浑然一体酣畅淋漓的表观,也缺少姚书敏锐的文学感受能力,显得呆板陈腐有一元决定论的趋势,陷在自己总结归纳的贴标签的快乐里。但是翻阅和查找更容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