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新书之前,习惯先看看作者小传。往往,作者笔下的作品,是渗透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生命历程的。好的文字,不是伪饰,那是一个人的身心完全打开的时候,由情感、偏好、姿态、对事物的忠诚慷慨以及对世界的广阔认知等等,综合散发出的一种气息。那些能带给我们新思维...
評分自然辩证法布置的读书作业,顺手传上来吧 Part 1 从地球公民说起 在读《沙乡年鉴》之前,我恰好看了一个叫做《地球公民》(<Earthlings>)的片子,它描述了人类是如何为利用动物而制定出工业化的标准,去饲养、屠杀这些于我们同为“地球公民”的生物们,以及用它们去做科学实...
評分大 地 上 的 事 情 ——从《沙郡年纪》到《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叶赛宁 1987年5月19日,苇岸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海子来找关于大地的书。他说至今还没有看到一部这样的书,梭罗的《凡尔登湖》沾点边。我提到汉姆生的《大地的成长》和俄罗斯...
評分一、关于自然文学 终于读完了《沙郡岁月》。这离我初次接触自然文学已快十年,十年后我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倒是甚感欣慰。 初次接触自然文学,是高中时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大自然的日历》(Nature's Diary),作者是苏联散文家米·普里什文(Михаил Пришвин,M...
寫作年代的關係部分內容有些過時,然而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其卓越的預見性,作者許多的預言和擔心都變成瞭現實。人類開化的曆史太短暫瞭,跟自然土地的演變發展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人類總是很難理解這種經曆瞭上億年演化後所形成的環境的珍貴。【自然力的憂傷和靜謐沉重地堆積在每一個存活的生物上】;我因為三體知道瞭寂靜的春天,而同為自然文學作品的本書裏居然也能看到黑暗森林理論的影子——【動物種群具有某些行為模式,而這些模式通常是動物個體所不能意識到的,它是通過個體的相互配閤來實現的。人類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否也存在著我們所未察覺到的行為模式呢?而這些行為模式是否也是通過我們個體的行為來實現的呢?暴民和戰爭,乃至於動亂與革命,是否也承襲瞭這種模式呢?】P190
评分太無聊瞭我實在看不下去
评分繼承《塞爾伯恩博物誌》衣鉢,自然智慧的散文詩,生態意識、環保事業的覺醒與論述者,“植物學傢可從草原戰爭中讀齣兩萬年曆史”,沒有利益驅使的心境,看似無趣的農場生活,常有類似空中舞蹈的戲劇,生活並且安於這片土地,聆聽春季最後的交響時刻,目送大雁飛去,品味冰原之水的寂靜,見證花落花開
评分節製. 消失即是消失,不需要尋找它與你之間的聯係,而使用得消失本身無足輕重. 人類無法孤立地存在.
评分如果說梭羅更多是驚嘆大自然,波徳更是在說一種土地倫理。先是寫瞭沙鄉的一月到十二月,然後寫瞭許多我聽都沒聽過的地兒和動植物,最後就開始講土地倫理呼籲大傢保護環境瞭。印象最深的是大雁歸來,講孤雁之所以總是哀鳴,是因為鼕季的時候同伴或傢人被捕殺或凍死,所以隻能一人飛往南方,那種悲慘的鳴叫是為瞭尋找同伴發齣的訊號。 以及還有很多中國人都很難認的詞,鸊鷉什麼的。 中間部分有些讀的囫圇吞棗瞭,因為很多專有名詞不知道,後麵有一個專用名詞附錄,下次一邊查再一邊過一下。 最後,“野蠻是這個世界的救贖”(波徳對梭羅內涵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