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四年间,年轻的纪德与青年画家洛朗前往北非游历,纪德不幸在埃及染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万分绝望的他自以为命不久矣,结果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在纪德看来自己等于是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人间食粮》是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抒情方式,糅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写成的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他以炽热的灵魂感应生命的花果,并将这赤诚之爱整个地化作颂歌、凝成诗语。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三十八年后,已进入晚境的纪德再次提笔写出《新食粮》,再度弘扬“感性”的力量,赞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他整整一生,就是长长一系列介入与解除介入的过程。他一贯忠于的唯一教条,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教条……他始终宣扬的,就是他既从蒙田又从歌德那里受到启迪的明智。除了他引以为憾的短期介入政治之外,他只想做一名艺术家,也就是要给思想提供一个完美的形式,做一个以此为唯一职业的人。作者角色是修建一处住所;而占据这个住所的,则是读者。纪德便是这样的人。
——莫洛亚
“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翻译中都永远保持它的价值”,这是戴望舒对“诗不可译”的著名悖论。这是在看纪德的《地上的粮食》时发现的,地粮的语言非常之美,感觉到作者轻柔的呼吸和对自然的热爱,读这本书,仿佛在神秘美丽的自然中奔跑。试列举一段他的文字: 在树枝下美丽的...
评分 评分“美那尔克,在启程时你那样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临死前的一种滋味。” 不知该怎样告诉你,关于这本书。 这个春天,我读到这些句子。我多么希望你也能喜欢它们。喜欢这个人。 奈带奈蔼,不需要同情,而是爱。 奈带奈蔼,我将教给你热诚。 这并不是一本病人所写的书,至少...
评分王威廉 一 成长常常被认为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生命经过痛苦的仪式终于脱离了旧的躯壳,焕发出湿润而又新鲜的光泽,仿佛只要越过这个临界点,目光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会一直深...
评分遇合,是纪德在《新食粮》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它恰巧说明了我和这本书的缘分和遭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我蹲在书架旁寻觅能激荡我心灵的书籍。恰巧,就在这时,我遇见了你,《人间食粮》。 在这之前,我并不知晓纪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恕我孤...
几乎整本书我都想背下来!!!!!
评分只是这人生本来就苦短,凡事都不必太紧张。
评分把热情当作一种宗教,任何感觉都可以无限地存在:每个生灵都能赤身裸体,每种激情都能丰满充实。(以上是21岁时写的书评) 25岁重读:天真、热烈、且粗糙,的确是会让21岁的我有共鸣的东西。没啥营养,也没有回答该回答的问题,充其量意林杂志鸡汤的水平。
评分纪德和黑塞搭,加缪和兰波搭。欧洲文学F4(版本一)
评分虽然纪德谈的是感觉,但我真没啥感觉……散文诗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得结合该国文化背景,否则很难消化。像鲁迅的《野草》中国人看得如痴如醉掩卷叹息,让老外来看可能就看不出什么,何况我觉得《人间食粮》讲得远不如《野草》深刻……“你的话语响亮时,就是幸福的时刻;其余时间,你听着好了;不过,你一开口讲话,就不要听别人的了。纳塔纳埃尔,你应当焚毁心中的所有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