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在《蔣勛說宋詞》(2012年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蔣勛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時間脈絡,將李煜、馮延巳、範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薑夔等重要詞人的佳作一一道來。
在宋詞當中,既有簡練、淡雅、不誇張的情緒”,也不乏豪放、濃烈與激揚。美從無定規,卻皆可成為個人生命的色彩。這是宋詞帶給我們的啓發,以及慰藉。
閱讀宋詞,就像在閱讀生命本身,飽滿與孤獨、喜悅與感傷各具其美。記得花間晚照,記得金戈鐵馬,豁達麵對得失起落,好好珍惜自己。
蔣勛先生潛心於藝術與文化之美,“齣之於小說、散文、藝術史、論述、繪畫,苦心孤詣,重構民族美學與曆史記憶,啓濛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審美享樂,獻身為美的傳道者,謙卑明亮,氣象恢宏,給瞭我們歡喜感動與榮耀自豪”。颱灣著名作傢張曉風曾這樣描述這位“美的布道者”——“(蔣勛)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颱灣。颱灣文化大學曆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颱。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係,現任《聯閤文學》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著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像平凡人那样去读词 有了沈祖棻的《宋词赏析》、为什么还要读蒋勋? 大概是因为、没有人像蒋先生一样、那么不像一个语文老师了。 说真的,我在读词的时候,不在乎写的人是谁、姓甚名何字什么,不在乎那是由求韵还是江阳韵,甚至可以不在乎他到底在描写什么又是为了什么。读词...
評分大约是在大二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讲艺术史的课,特别有趣。讲课的刘老师,有一种对于中国文化近乎疯狂的痴迷,嘴里常常念叨着李泽厚、辜鸿铭和蒋勋之类的名流,我的性格里恰巧有着这样一种附庸风雅,所以自然地,也对这三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李和辜有些年份也并不为人熟知,蒋勋...
評分批评蒋勋的人是因为不赞同他的观点吗,你搞搞清楚!蒋勋是在歪曲史实,张冠李戴。少量错误不可避免,可这也太多了,难道讲之前没有做功课,好好看看原著,原文,参考资料吗,这样信口开河,难道不是在忽悠那些比他文学素养更低的读者吗?我可不信他读红楼三十六遍,我自己只读...
評分唐诗为何会变成宋词? 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变得高不可攀,虽然意境越来越高,同时也远离了民间。盛极而衰。 宋词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而将流行歌曲由“伶工之词”提高意境到“士大夫之词”的重要人物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前半生醉生梦死,后半生亡国之痛,命运的错...
評分以很快的速度读完了蒋先生的《蒋勋说宋词》,之所以说是快速,是不想在作品上多做停留(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让人停下来沉吟一番)。所谓“美学大师”,文章平淡,徒有其“表”,华而无实。 在这本书中,读者随处可见王国维云云,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怎样怎样。...
因為一直愛好中國古詩詞,最近又在看中國詩詞大會,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一下子就決定買瞭。印象最深的是對“牆裏鞦韆牆外道”那首詞的解讀,把理解的重心從“無情”放到瞭“牆”上,換一個看問題的角度,一下子就讓我豁然開朗瞭。
评分著迷於宋詞的音律之美,也為麯調的失傳感到惋惜。唐詩宋詞之所以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因為它能喚起人類的共有情感。如果學生時代碰到蔣勛這樣的老師,當年的古詩文也不至於死記硬背學得那麼艱澀無味瞭。
评分一般吧 比較淺
评分我不否認是本迎閤大眾的書,但我覺得不錯
评分寫蘇軾那篇太活瞭,把薑夔和辛棄疾放到一起來講,瞬間把南宋的復雜精神闡釋一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