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跃然纸上,堪称人世间最完美的理想人格。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1928年编著《开明英文读本》,风行全国。1966年,定居台湾。并以《京华烟云》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赢得“幽默大师”的美名。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红牡丹》《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孔子的智慧》等。
最后一章讲到太皇太后的时候,偶然出现这样几句话——“在对人终极的判断上,我们仍然逃不出两个基本的形容词‘好’与‘坏’。”当阅尽作者的一切叙述,全书几近完结之时,看到这样的话,实在是个莫大的讽刺。原来林语堂先生也知道只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是不妥当的,那这整个一...
评分1. 初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约在1997年,当时读的是上海书店1989年的繁体竖排本。后来买过五、六个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张振玉译本,英文的有美国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进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欢这书,又送我几个不同版本。最近读的宋碧云译本《苏东坡传》...
评分“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时代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说着这番话徐徐道来了自己深爱着的苏东坡。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林语堂的《...
评分曾和一位男性友人讨论过有关才子才女的话题。他对于“才女”这个称呼有很多的意见,我想大概是来源于他的生活。没办法,谁让那么多形形色色女子在他面前自称才女呢?生生让这个词变味,稀释了。当然,他是学工的,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上的僧多粥少的工科大学。所以,...
单数页的右边都留了空,但只有少数的空处填充上背景知识,看着挺浪费空间的。
评分苏东坡的同理心和正直之心仍在闪烁。
评分东坡眼前,这世间无一个不是好人;读者心中,东坡是天底下第一个风流俊赏人物。
评分喜欢这种最平和的方式,写一代大师的一生。
评分东坡眼前,这世间无一个不是好人;读者心中,东坡是天底下第一个风流俊赏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