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學

大乘佛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俄)捨爾巴茨基
出品人:
頁數:219
译者:宋立道
出版時間:2013-12-1
價格:6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11266030
叢書系列:現代世界佛學文庫
圖書標籤:
  • 佛教
  • 大乘
  • 佛學
  • 哲學
  • 宗教
  • 文化
  • 經典
  • 修行
  • 智慧
  • 心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捨爾巴茨基編著的《大乘佛學(精)》以公元2世紀的佛教思想傢龍樹為研究對象,圍繞涅槃而考察瞭大乘學說的絕對觀,揭示瞭這一流行於中國、朝鮮、日本和濛藏地區及前蘇聯布利亞特和喀爾梅剋人地區的大乘運動的思想底蘊。本書一直被西方的佛教學研究者、東方學學者視為不朽名著,代錶瞭以西方比較語言學、比較哲學方法研究東方佛教的成果,捨氏本人被認為是獨闢蹊徑的開拓性哲學史傢。

《大乘佛學(精)》是俄國著名佛教學者捨爾巴茨 基的代錶作,原書名為《佛教的涅槃概念》,係《小 乘佛學》的姊妹篇。本書最初以英文寫成,主要以公 元二世紀佛教思想傢龍樹為研究對象,圍繞涅槃概念 考察大乘思想運動的興起輿發展。本書自齣版以來一 直被西方的佛教學研究者、東方學學者梘為不朽名著 ,係西方比較語言學、比較哲學方法研究東方佛教的 最重要成果之一。

著者簡介

捨爾巴茨基(Th.Stcherbatsky),20世紀上半葉西方佛教學界最著名的俄羅斯學者,是西方佛學彼得堡學派的巨擘。捨氏1866年生在波蘭。他少年時代即已掌握英、法、德語;青年時代更熟稔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等;他精通梵文、藏文,瞭解漢文、日文,足可稱為不世齣的學者。其學術領域包括印度詩學、古代戲劇、碑銘學、藏學、佛教哲學等。他曾訪過中東,到過波斯,在印度和濛古都居住過,曾拜見過第十三世達賴。他對“第二佛陀”世親的《俱捨論》、法稱的《正理滴論》有著深湛的研究和獨到的心解。《大乘佛學》《小乘佛學》和《佛教邏輯》隻是他的部分代錶作。他是俄國科學院東方學部通訊院士,又是歐洲三個東方學研究團體——英國亞洲學會、巴黎亞洲學會和柏林東方學會——的名譽會員。1942年捨氏逝於前蘇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佛教與瑜伽
第三章 神秘的直觀
第四章 佛陀相信個體之我的永恒性嗎
第五章 佛陀是不可知論者嗎
第六章 晚期小乘佛教的立場
第七章 絕對的兩重性
第八章 毗婆沙師
第九章 經量部
第十章 瑜伽行派
第十一章 中觀派
第十二章 小乘的因果理論
第十三章 大乘的變形的因果理論
第十四章 相對性的理論
第十五章 由神秘直觀證得的實在且不朽的佛陀
第十六章 關於涅槃的新觀念
第十七章 相對性本身是相對的嗎
第十八章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平行發展
第十九章 歐洲的類似理論
第二十章 正理一勝論學派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結論
附錄一 關於《中論》與中觀派
附錄二 《中論》(第一、第十五、第十八及第二十五品)
專有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書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译者序言里提到了舍氏的学术传承,这也是西方学术系统的严谨性的缩影。就狭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也是专业化的巨大成就。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由于其成书较早,因此大部分引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p6 除非我们考虑到某种特殊的印度的思维习惯,即印度人以寂静为人生可能...

評分

译者序言里提到了舍氏的学术传承,这也是西方学术系统的严谨性的缩影。就狭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也是专业化的巨大成就。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由于其成书较早,因此大部分引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p6 除非我们考虑到某种特殊的印度的思维习惯,即印度人以寂静为人生可能...

評分

译者序言里提到了舍氏的学术传承,这也是西方学术系统的严谨性的缩影。就狭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也是专业化的巨大成就。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由于其成书较早,因此大部分引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p6 除非我们考虑到某种特殊的印度的思维习惯,即印度人以寂静为人生可能...

評分

译者序言里提到了舍氏的学术传承,这也是西方学术系统的严谨性的缩影。就狭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也是专业化的巨大成就。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由于其成书较早,因此大部分引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p6 除非我们考虑到某种特殊的印度的思维习惯,即印度人以寂静为人生可能...

評分

译者序言里提到了舍氏的学术传承,这也是西方学术系统的严谨性的缩影。就狭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说,也是专业化的巨大成就。这本书的一大好处是,由于其成书较早,因此大部分引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p6 除非我们考虑到某种特殊的印度的思维习惯,即印度人以寂静为人生可能...

用戶評價

评分

不詳

评分

就一本“哲學”著作還不錯,捨氏的見識真是廣博!不過就佛學的話太過牽強,沒講緣起、二諦;將有部學說當做原始佛法;最最關鍵的是以整體性(從法性來)來理解中觀,完全是本著中觀學是一種一元論(雖然在“相對性亦是相對的嗎”這一章略有迴轉),難怪能將巴門尼德、黑格爾將龍樹聯係起來!

评分

不詳

评分

就一本“哲學”著作還不錯,捨氏的見識真是廣博!不過就佛學的話太過牽強,沒講緣起、二諦;將有部學說當做原始佛法;最最關鍵的是以整體性(從法性來)來理解中觀,完全是本著中觀學是一種一元論(雖然在“相對性亦是相對的嗎”這一章略有迴轉),難怪能將巴門尼德、黑格爾將龍樹聯係起來!

评分

正文本身可以給4星。但是!本書真正的精華在於附錄二!不是中論原文,而是(角標)注釋!對中論及龍樹思想理解甚深,厘清瞭很多難以注意到的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