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后叶,世界陷入被称为“大浩劫”的混乱之中。人类开始建筑由虚伪的善良与理论构成的“乌托邦”。为了抵抗这样的社会,三名少女宁可选择饿死,结果只有一名少女成功。13年后,自杀未遂的雾慧图安看见同样自杀未遂的吉安拿起餐刀割破喉咙。同一时刻,全球约有6千多人自杀,其中一半死亡……雾慧图安为了解开这么多人自杀的谜团,只身前往巴格达,没想到竟然听闻了儿时伙伴——理应已经自杀了的米阿哈的消息。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伊藤计划(1974.10-2009.3),1974年10月生于东京都,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2007年正式开始科幻小说的写作,凭借处女作《屠杀器官》一鸣惊人,获得PLAYBOY推理小说大奖2008年第一名,入围了第28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2009年3月20日伊藤计划因肺癌英年早逝,年仅34岁。同年,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和谐》荣膺第40届日本科幻“星云赏”最佳长篇及第30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其创作才华得到科幻小说界高度的肯定。两年后,美国科幻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菲利普·K·迪克奖”也颁给了伊藤计划的这部遗作。伊藤计划的最后一部作品《尸者帝国》只写了开头,由其盟友円城塔在伊藤计划生后完成。
一本“反乌托邦”的“科幻”读物,内容有点难懂,导致读起来有点困难。如果不是因为想要知道御冷米阿哈的生死,恐怕早就放弃了。结局却让人有点失望。 一直宅讲未来的人类心甘情愿的被“生府”研发的watch me控制,完全没办法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现状,其实细想,现在的我们难道不...
评分春节期间啃掉的积攒了很久的小说之一,原本打算等动画版播出之后再写感想的,春节期间补掉的作品实在太多怕消化不良还是简单写一篇读书笔记来消化一下。 相信各位和小风一样听说“伊藤计划”这个作者名字还是缘由2015年他的小说三部曲《虐杀器官》、《和谐》、《尸者帝国》动...
评分一本“反乌托邦”的“科幻”读物,内容有点难懂,导致读起来有点困难。如果不是因为想要知道御冷米阿哈的生死,恐怕早就放弃了。结局却让人有点失望。 一直宅讲未来的人类心甘情愿的被“生府”研发的watch me控制,完全没办法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现状,其实细想,现在的我们难道不...
评分终于做到了将一个作者的书暂时全部读完,因为这个作者的书目前只有这两本,而且这个作者已经死了。 这两本书读起来都很可怕,并不是因为结局全都设定为人类毁灭,而是所描写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太过真实。 这两本书都算是科幻类的小说,一开始要进入故事的世界观或许还有些...
外星人用脑威慑的手段达到人类意识进化为和谐的无意识的目标。
评分這是一個毛骨悚然,又溫暖人心的故事。我們人類這種脊椎動物,在「進化」的分岔路口,最終選擇放棄意識,達到生命的「和諧」。存在與本質哪個於先,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一旦染上血色自然充滿魅力。
评分非常精彩。情节上比上一本《屠杀器官》要连贯了不少。在科幻的设定方面,比《屠杀器官》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意识”这个概念的解释和联想非常精彩但也有些神棍。不过有两个大问题让人极其困惑。首先就是这个反乌托邦的是如何“吃人”的从头到尾没提过。再有就是,最终的boss到底为什么这么恨这个反乌托邦也没提。而且,从结果上看,这个boss不光没有瓦解这个反乌托邦,反而把这个反乌托邦强化的更加牢固了。这两点让人一头雾水。
评分3星半。比上一本看起来舒服多了,没有那么絮絮叨叨,虽然还是中二,但比上一本什么鬼守护所爱之人要好得多
评分书店老板推荐说“这本是反乌托邦”于是不由自主吃下安利,吸引人的设定及开场,可总感觉写作过程中对反乌的内核挖掘利用不够,有些浪费地就结束了故事,导向一个让人感觉⋯⋯虚无的结局。格局还是小,虽然花费笔墨描绘了错综的权力关系网络,最后还是变成一个讲私人恩怨的中二故事。书翻起来很快不怎么经看,阅读过程中却又几次差点打瞌睡,导致对《屠杀器官》也完全没兴趣了。美丽少女带领的自杀三人组,遍植撒哈拉的金黄向日葵花田,巴格达的中东异域色彩,倒确实很适合视像化,应该会看一下动画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