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國

重塑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河南大學齣版社
作者:[新西蘭]保羅·剋拉剋
出品人:
頁數:312
译者:盧玉
出版時間:2014-4-1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491453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海外中國研究
  • 藝術
  • 第五代
  • 影視研究
  • 想讀
  • 當代中國
  • 傳記
  • 中國
  • 曆史
  • 政治
  • 改革
  • 社會
  • 文化
  • 經濟
  • 21世紀
  • 發展
  • 轉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深入探究瞭第五代電影導演的生平,同時基於兩種目的考察他們的作品:為瞭鑒賞一些非比尋常的藝術創新手法和更全麵地理解20世紀後半葉中國的根本變革。本書大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1978年十位電影導演在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前的故事,主要以群體傳記的形式來與大傢分享。他們包括贏得國際贊譽的陳凱歌與張藝謀,也包括團隊中最年輕的導演劉苗苗。為瞭闡述齣完整的中國文化變化的動態曆史,更有助於我們的理解,我們的敘述涉及瞭這一時期的大多數導演,也涉及瞭一些其他電影人。第二部分展現這些電影導演在北京電影學院的關鍵四年。第三部分則討論瞭每位導演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作品。此部分對於藝術手法的效果沒有展開過深的論述,而是更多地關注這些個體的生平故事,以此審視電影的發展曆程。本部分的最後介紹瞭這一代導演中並未和他們一同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的其他導演,並概述瞭他們對那些年長電影人的影響。

著者簡介

[新西蘭]保羅﹒剋拉剋,中文名為康浩,新西蘭奧剋蘭大學亞洲研究學院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著有關於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書籍數部,其中首部關於中國電影的作品為《中國電影:1949年後的文化與政治》。

圖書目錄

緻謝/00
序言/00
第一篇往事重現:“文革”一代/00
1. 毛澤東時代的青年人/00
2. “文革”的開始/0
3. 下鄉知青/0
4. 知青返城/0
5. 北京電影學院的入學考試/0
第二篇北京電影學院/0
1. 學院/0
2. 課程/0
3. 學生電影/0
4. 班級同學/0
5. 畢業/0
第三篇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電影作品/0
1. 電影之初:《一個和八個》與《黃土地》/
2. 時代精神:吳子牛的電影/
3. 邊緣電影:田壯壯的電影/
4. 女性視角:鬍玫、彭小蓮和劉苗苗的電影/
5. 娛樂電影之濫觴:張建亞與江海洋/
6. “激情、膽識、奉獻”
——陳凱歌的後期電影/
7. 紅色經典:張藝謀的電影/
8. 第五代電影人之後/
總結電影新生代的醞釀/
中國電影名稱列錶/
推薦閱讀/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凭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电影作品闯进了国际影坛,这些作品色彩张扬且充满力量。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宣告了一个国家电影重要新生代的到来,张艺谋因他的处女作《红高粱》在1988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一举夺得最高奖项,吸引了世界电影界关...

評分

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电影就那么回事,人们看电影当然跟感情思想什么的息息相关。而这些感情的流露又与导演的思想和时代印记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生于90而又具有70后、80后思想的人来说,自我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养成有...  

評分

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凭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电影作品闯进了国际影坛,这些作品色彩张扬且充满力量。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宣告了一个国家电影重要新生代的到来,张艺谋因他的处女作《红高粱》在1988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一举夺得最高奖项,吸引了世界电影界关...

評分

陈凯歌、张艺谋的名字对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对于他们的电影之路却很少有人知道,本书则探讨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生平,同时也对那个时期他们所拍摄的电影做了分析,让大家对那些电影,从时代、艺术的角度多一些深刻的认识。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不妨可以看看,或许你能从中...  

評分

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本来只是对这些著名的导演和经典电影感兴趣,在书中却读到了他们成长年代的气氛和历史背景,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厚重的历史,这些历史造就了“第五代导演”的独特风格和让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成就,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每一个成...  

用戶評價

评分

在20世紀80年代,一批中國的新生代導演憑藉一係列前所未有的電影作品闖進瞭國際影壇,這些作品色彩張揚且充滿力量。

评分

對文本細讀不夠,更喜歡白睿文分析賈樟柯故鄉三部麯的書。

评分

題目很有野心,內容卻很簡單。

评分

此書的觀點並不鮮明和振聾發聵,價值在於作者以一個外國人的外在視角,通過對第五代導演的訪談和資料整理,從第五代導演入學前、學習中、畢業後的創作(主要是80年代部分,兼及90年代)為主綫,以人物經曆,和作品分析為主軸,然後發散至書中主角們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反證這些對第五代導演們的影響,並作齣相應的發聲,還算客觀,但限於300頁的篇幅所限,不能厚重和詳實,可也讓人對第五代的年輕時代的限製和意氣風發有一個稍稍粗略的理解。文革後第一屆電影學院的學生,競爭激烈,能脫穎而齣的第五代就說明他們實力非凡,加上他們上學前的豐富的社會經曆,還有80年代自由奔放的社會風氣,大環境所賜還有他們自身的噴薄的嚮世界說話的欲望,還是挺振奮我心,産生瞭去看看他們當年拍的,現在以被遺忘的影片。

评分

翻譯不行,爆料不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