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山口县光市,二十三岁的本村洋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妻女被惨遭杀害。一场为妻女讨回公道,持续九年的诉讼案由此拉开。
在这九年当中,面对保护嫌疑犯的司法体系,面对打着“保护人权”旗号的律师团,面对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面对着嫌疑犯注定不会被判死刑的绝望当中,本村洋孤军奋战。在这三千多个绝望的日子里,本村洋的努力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日本连续三任首相都关注到这个案件,日本的司法体系因为此案得以修正。更重要的是,本村洋的努力使我们意识到,在这个社会里,死刑为什么需要存在。
门田隆将:日本著名记者和作家。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以报章杂志为主要活动舞台,于政治、经济、司法、社会、历史等广泛的领域皆相当活跃。著有《直视死亡深渊的男人—吉田昌郎与福岛核电站的500日》等多部畅销著作。
这本书,以发生在日本一个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讲述了案子中受害者家属为了争取受害者权利而与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抗争的过程。 这点,倒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两部电影《熔炉》和《素媛》。相比之下,《熔炉》要表达的主题,跟本书很接近。而《素媛》表现出的治愈,与本书中,那些对...
评分 评分我是在微博上知道这本书的,刚好是在复旦投毒案宣判那前后。那条微博的po主说,这里有死刑的意义。 我一直都不赞成废除死刑,至少在当下的中国,但这也只是我脑海里的一个直觉,没有仔细去想过原因。 看完这本书,至少我找到了一点—— “死刑制度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人的性命...
评分 评分“绝望”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没有希望。 这是一种失去希望、极度渴望而又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痛苦。大家可能都会堂而皇之的在人生的最低谷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是,“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那种痛”。这也是我在初看《与绝望抗争...
纪实文学的魅力
评分极富有煽动性的纪实小说,很适合改编电影。但正因其纯感性、煽情色彩浓厚,无法说服人转变反对死刑的观点。倒是这段话比较有意义:“法庭不仅是对加害者处以刑罚的地方,也是让我们被害者与加害者进行和解、修复自身伤痛,并且赋予我们重生机会的场所。我希望社会不要遗忘了我们的存在,不要将我们拒绝在法庭的大门外”。
评分作为纪实文学来讲,情绪描述太过于主观化,当小说看还是不错的。
评分藏书阁打卡·一气儿读完,虽然也有点儿生气儿,但还是思考良多。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就因为自己的那点性欲,杀死别人妻子再奸尸,还摔死(没摔死,再勒死)一个不满一岁的女婴,却因为少年发而免遭死刑。这样的结果还有什么资格大谈“人权”呢?一个连生命都不去尊重的人却想享有人权,世界上哪有这么美的事情,只要你杀人了,就应该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成为你逃避的理由。非常非常佩服本村洋的勇气和坚持,还有那一群一直在他身边支持他的人也值得我们去尊敬,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漫长13年的光阴才没有被辜负。个人是支持死刑的,这也是对生命的尊敬,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
评分shoc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