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山口县光市,二十三岁的本村洋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妻女被惨遭杀害。一场为妻女讨回公道,持续九年的诉讼案由此拉开。
在这九年当中,面对保护嫌疑犯的司法体系,面对打着“保护人权”旗号的律师团,面对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面对着嫌疑犯注定不会被判死刑的绝望当中,本村洋孤军奋战。在这三千多个绝望的日子里,本村洋的努力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日本连续三任首相都关注到这个案件,日本的司法体系因为此案得以修正。更重要的是,本村洋的努力使我们意识到,在这个社会里,死刑为什么需要存在。
门田隆将:日本著名记者和作家。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以报章杂志为主要活动舞台,于政治、经济、司法、社会、历史等广泛的领域皆相当活跃。著有《直视死亡深渊的男人—吉田昌郎与福岛核电站的500日》等多部畅销著作。
“绝望”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没有希望。 这是一种失去希望、极度渴望而又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痛苦。大家可能都会堂而皇之的在人生的最低谷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是,“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那种痛”。这也是我在初看《与绝望抗争...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恰巧是震惊全国的越狱杀警案刚过去不久。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我一直在想,这些犯了重刑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的人,究竟曾经有着怎样的人生?究竟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果然,和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年轻人一样,光市母...
评分“绝望”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没有希望。在经历重大挫折,变故后,对是否活下去有很大的质疑。 在《与绝望抗争》中,主人公在回到家后,亲眼目睹妻女被杀的惨状,就是绝望的这种心情。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那种痛”。妻女被惨遭杀害与生老病死的自然死...
评分这本书,以发生在日本一个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讲述了案子中受害者家属为了争取受害者权利而与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抗争的过程。 这点,倒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两部电影《熔炉》和《素媛》。相比之下,《熔炉》要表达的主题,跟本书很接近。而《素媛》表现出的治愈,与本书中,那些对...
评分这本书是在2014年出版的,查了下最新的新闻,2012年日本最高法院维持了死刑的判决,也算为这起轰动日本的案件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案件本身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作为一本纪实文学,客观地从案发到审判再到终审,还原了整个过程,期间必定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本村的...
1999年发生的“光市母女被杀事件”是日本司法史上标志性的案件,历时13年的漫长审判,于2012年2月20日最高法院作出终审裁决:死刑!这意味着日本战后第一例对刚满18岁的犯人做出死刑判决。对于这个结果,受害者遗族与“保留死刑派”认为大快人心,是对饱受诟病的日本所谓“少年法”里程碑式的胜利;人权律师与“废除死刑派”则认为是典型的国家司法向暴民情绪的迎合与妥协,是人权与法制之耻。其中是非曲直,各执一词。但本书作者的立场倒是旗帜鲜明:“对于自己亲手葬送的生命,就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偿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死刑是否就是终极的正义?脱离哲学层面的思辨,下沉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去感受每一个受害者的痛苦,去审视每一个杀人者的灵魂,应该保留死刑吗?这扣问着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原则与良知。
评分一気に読んだと、この世には正義があるんだと思っていた。
评分写得太水了
评分极富有煽动性的纪实小说,很适合改编电影。但正因其纯感性、煽情色彩浓厚,无法说服人转变反对死刑的观点。倒是这段话比较有意义:“法庭不仅是对加害者处以刑罚的地方,也是让我们被害者与加害者进行和解、修复自身伤痛,并且赋予我们重生机会的场所。我希望社会不要遗忘了我们的存在,不要将我们拒绝在法庭的大门外”。
评分shoc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