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四日,日本山口县光市,二十三岁的本村洋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妻女被惨遭杀害。一场为妻女讨回公道,持续九年的诉讼案由此拉开。
在这九年当中,面对保护嫌疑犯的司法体系,面对打着“保护人权”旗号的律师团,面对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面对着嫌疑犯注定不会被判死刑的绝望当中,本村洋孤军奋战。在这三千多个绝望的日子里,本村洋的努力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日本连续三任首相都关注到这个案件,日本的司法体系因为此案得以修正。更重要的是,本村洋的努力使我们意识到,在这个社会里,死刑为什么需要存在。
门田隆将:日本著名记者和作家。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以报章杂志为主要活动舞台,于政治、经济、司法、社会、历史等广泛的领域皆相当活跃。著有《直视死亡深渊的男人—吉田昌郎与福岛核电站的500日》等多部畅销著作。
“绝望”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没有希望。 这是一种失去希望、极度渴望而又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痛苦。大家可能都会堂而皇之的在人生的最低谷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是,“你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那种痛”。这也是我在初看《与绝望抗争...
评分By 書評之亂 勤勤懇懇服務公司多年的你,突然有一天被老板解雇;原本縱橫商界且身家不菲的你,因為合作夥伴的背叛而傾家蕩產;花了畢生積蓄買了一套二手房的你,發現原房主竟然偽造證件、重復倒賣;一對新人宴請親朋好友,結果因為衛生不過關,造成客人食物中毒,甚至病危……...
评分 评分本书涉及的论题(死刑存废)太过宏大,所以尽管细细读来深有感触,但是读完不敢下笔,因为学业不精、知识有限,因为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虽同情却依然不能感同身受,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情感上都不敢忘语。 但是,为了督促自己的学习,写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吧,只为留下痕迹,继续...
评分这本书是在2014年出版的,查了下最新的新闻,2012年日本最高法院维持了死刑的判决,也算为这起轰动日本的案件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案件本身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作为一本纪实文学,客观地从案发到审判再到终审,还原了整个过程,期间必定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本村的...
1999年发生的“光市母女被杀事件”是日本司法史上标志性的案件,历时13年的漫长审判,于2012年2月20日最高法院作出终审裁决:死刑!这意味着日本战后第一例对刚满18岁的犯人做出死刑判决。对于这个结果,受害者遗族与“保留死刑派”认为大快人心,是对饱受诟病的日本所谓“少年法”里程碑式的胜利;人权律师与“废除死刑派”则认为是典型的国家司法向暴民情绪的迎合与妥协,是人权与法制之耻。其中是非曲直,各执一词。但本书作者的立场倒是旗帜鲜明:“对于自己亲手葬送的生命,就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偿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死刑是否就是终极的正义?脱离哲学层面的思辨,下沉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去感受每一个受害者的痛苦,去审视每一个杀人者的灵魂,应该保留死刑吗?这扣问着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原则与良知。
评分主观感情化的描述太多,尚可
评分(No.29Jun02)作为一本纪实文学是不够格的,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把读者的感情引导了对本村的同情与对F和司法体系的憎恶。但多角度的叙述和庭审材料和本村的陈述的摘录,还是让本书有血有肉读起来有味道。看罢对于死刑有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shock
评分borin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