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以记录死亡为主题,作者从对生命关注出发,忠实平等地纪念了人生中亲历的九十九次死亡,为人、动物或植物留下遗言。从幼年记忆中第一次开石板受伤的“红死”,到饥荒中饿死的年轻人;从遇难的矿工到反革命案件中枪毙的犯人;从生命最后时刻的作家路遥,到重庆红卫兵墓;从狂犬病被打死的狗到面临灭绝的熊……全书以简洁忠实的语言,尽量真切地传达面对死亡的直接体验,努力使这一陌生的经验能够容纳和安放人性,体现在世的艰辛与慰籍。《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不止是九十九位逝者的死亡记录,还是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状态的一部当代中国社会史。
袁凌,1973年生于陕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有《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让沉默之物发声》等作品二百余万字。
长期在财经、凤凰周刊、新京报等媒体任职,现任《博客天下》资深主笔。曾发表《北京SARS后患者骨坏死调查》《血煤上的青苔》《守夜人高华》等有影响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关于高华的特稿获腾讯网2012年度特稿奖励暨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致敬。2013年4月发表反映女子劳教所生态的特稿引起国内外重大反响,获得腾讯网2013年度特稿奖励暨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致敬。在网易真话频道、百度百家、共识网等媒体发表系列非虚构作品,代表作有《无家可归的娜拉》《不便与不能——重谈布罗茨基与哈维尔的困惑》《掌声献给齐奥塞斯库》等。
此外,曾在《小说界》《作家》《天涯》《中国作家》《书屋》《新世纪》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思想随笔数十万字。
把这本书加到微信读书书架是一个月前,当时见证了亲人的死,是人生第二次的体验了,亲人的离去都给我极大的触动。 第一次,想要主动了解死亡这件事。因此在软件里面搜了死亡这个关键词。就有了看这本书的因。 上周开始看袁凌这本书,序言写得挺好,吸引我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
评分袁凌的《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是本独特的文字作品。独特之一,是本书的非虚构作品类别,非虚构作品,是近十年国内引进的一个文字体裁,大致可以定义为以亲历、真实和诚实为背景的文字作品,本书是标准的非虚构文字作品,在时下的出版物里尚数稀少。独特之二,是本书的写作主体—...
评分袁凌的这本书,我看了约过了一年了,它记叙了他的家人,乡邻在生活中的隐忍、挣扎与消失。 书就如书中的主人公们一样,朴实,真实。 全书的创作最成功处在于,我完全相信内容的真实性,那书中的每个生命似乎就是我知或不知的乡邻。每个故事都不是简单的现实中各类矛盾元素的写...
评分猫有九条命,可以死九次。常人只有一条命,稍有不慎,一命呜呼。可是有个人,他至少有一百条命,死了九十九次之后,还不咽气,愣是坚持着写出了一本《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此人名叫袁凌。 和所有文学家的“非虚构”(non-fiction)作品一样,这部纪实类文学作品(集)...
评分#有些篇章和奈保尔的《米格街的人》还挺像的。写人的部分很好。写动物的篇章有些怪异。
评分从个人讲,记录村人的死亡,本身有文献价值,但从读者角度,文学性不够,读起来乏味。
评分当猎奇故事读读就够了
评分作者不是猎奇,而是在写这残酷的人生
评分感觉序言是整本书最好的一部分。 收获过的稻田内,稻束就地化为火粪堆,焚烧后成为肥料。从田中长出,在田中埋葬,孕育一次次的收成,生与死是同一件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