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莱文森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426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14-8-1
价格:4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147557
丛书系列:西学经典书系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麦克卢汉
  • 互联网
  • 莱文森
  • 新闻传播
  • 新闻
  • 艺术理论
  • 美国
  • 数字媒体
  • 传播理论
  • 信息化
  • 麦克卢汉
  • 新千纪
  • 技术哲学
  • 媒介研究
  • 信息社会
  • 数字化
  • 社会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的“先驱”和“先知”,电子时代的代言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全新的一代人正在密切关注与研究其著作,以便了解这个急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一本三合一的力作,本书既是麦克卢汉评传,又是一部数字科技的专著,堪称让网民“扫盲”和提高的新媒体指南,痛快淋漓,论说清晰,内容丰瞻,引人入胜,鼓励千百万网民去认识时代,超越自己。

作者简介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美国媒介理论家、媒介环境学会顾问、科幻小说家、大学教授、社会批评家、音乐人。作为世界级的媒介理论家,其人文社科著作有9部:《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真实空间》、《手机》、《莱文森精粹》、《学习赛博空间》、《捍卫第一修正案》和《新新媒介》。曾任美国科幻协会会长,著有《丝绸密码》、《松鼠炸弹》、《记忆的丧失》、《出入银河系》和《拯救柏拉图》等20余种科幻小说,科幻作品屡获美国和世界级大奖或提名奖。

目录信息

何道宽第二版序
何道宽第一版序
莱文森第二版序
莱文森第一版序
谢辞
1. 绪论:同心圆领域
1.1. 全书布局
1.2. 麦克卢汉及其同人
“我不解释,我只探索”
2. 不说其理
2.1.类比与逻辑
2.2.数字成就(1)
2.3.数字成就(2)
2.4.麦克卢汉媒介观
“媒介即讯息”
3. 网络内容
3.1.作为内容的媒介:屏幕上的文字
3.2.互联网用户成为其内容
3.3.媒介里的媒介里的媒介……言语媒介的第一性,摄影术的例外
“声觉空间”
4. 赛博空间的字母歌
4.1.声觉世界,在线下听到的世界
4.2.手写稿、印刷品、赛博空间
4.3.声觉世界,在网上看到的世界
4.4.无字母表的赛博空间?
“无形无象之人”
5. 网上天使
5.1.虚拟美德与无形之性
5.2.上帝之眼看到什么
5.3.DNA中的魔鬼
“地球村”
6. 从窥视到参与
6.1.儿童的村落,窥视者的村落
6.2.互联网地球村的政治
6.3.互联网地球村的商务
“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
7. 中心的命运
7.1.上帝之空间
7.2.无处不在的网络教育
7.3.政府的重心
7.4.网上垄断?
7.5.永恒的都市:数字式模拟
“光透射媒介对光照射媒介”
8. 屏幕背后的思想
8.1.科学与美学家
8.2.动态的媒介解读
8.3.泡在电视里的漫游人
8.4.屏幕与天空
“冷媒介与热媒介”
9. 很“酷”的文本
9.1.媒介温度计的要素
9.2.文化的影响
9.3.互动的文本
“人人都出书”
10. 生锈的守门人
10.1.两面神祖先
10.2.守门人的心态
10.3.过滤对评价
10.4.从守门人到婚介人
“电子冲浪”
11. 从物役到役物
11.1.电话上的内外颠倒
11.2.家庭办公室:家庭之友
11.3.家庭之友的办公室:反证
11.4.玩具、镜子和艺术
“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形式”
12. 机器美人
12.1.熟食品和敞篷汽车
12.2.数字时代作为艺术的电视
12.3.一见钟情、怀旧情绪和与之相对的艺术
12.4.作为主流媒体的互联网
“我们没有艺术,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干好”
13. 巴厘人在网上工作
13.1. 神秘的程度和艰难的任务:纵向神话对横向神话
13.2.作为艺术治疗方剂的电子琴
13.3.虚拟的精湛技巧
“后视镜”
14. 用镜子,看得清
14.1.后视镜网络
14.5.工具箱里的后视镜
14.3.给未来的处方
“媒介定律”
15. 媒介革命的螺旋展开
15.1.四定律要津
15.2.数字时代的精神
15.3.深刻再现和数字艺术
15.4.数字时代的逆转
15.5.媒介决定论的逆转
文献
索引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作者的科幻小说得过奖,文笔还是挺流畅的。 是不是有些洞见,麦克卢汉风格的那种。 里面有两三处比较新的地方吸引了我: 1是玩具、镜子和艺术,认为任何媒介开始都是玩具,随后成为工具,最后成为艺术。 这个有启发性。 2是网络发展到极端后会成为怎样,会发生怎样的“逆转”。...

评分

当初选定电子书这个研究方向,是在准备考研复试的时候.那时在网上查资料想找点学科前沿的东西好在面试时秀一把,结果一个名叫Kindle的东西就出现在网页上了. 再后来,我就选了个研究方向是电子书的导师,帮她做各种项目和测试,然后过了一年半,要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总结了一下自...  

评分

这是一本大学里少数读了若干遍的书,除了专业的原因外,更多地是我被他里面透露出来的思想所深深吸引。太多太多的传播学上的见解如今都在一一印证着:如“人人都出书”,“我们都是巴里人”等。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句“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这不正就是现在互联网时...  

评分

当初选定电子书这个研究方向,是在准备考研复试的时候.那时在网上查资料想找点学科前沿的东西好在面试时秀一把,结果一个名叫Kindle的东西就出现在网页上了. 再后来,我就选了个研究方向是电子书的导师,帮她做各种项目和测试,然后过了一年半,要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总结了一下自...  

用户评价

评分

大神啊,以后再看吧

评分

麦克卢汉的名言:“我们透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着步入未来”。最初电话叫“说话的电报”( talking telegraph),汽车叫“无马牵引的马车”( horseless carriage),收音机叫无线电( wireless)。

评分

比直接读麦克卢汉好读一丢丢 莱文森也是很有想法的了对麦克卢汉解读也很到位

评分

不理解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先看看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莱文森对他思想的解读,然后回过头去理解麦克卢汉。

评分

还是相当不错的,可读性较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