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的秘密

洞察力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加里·克莱因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邓力、鞠玮婕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45797
丛书系列:SMART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思维
  • 认知行为
  • 洞察力
  • 脑与认知科学
  • 洞察力修炼
  • 科普
  • 思想·社會·人文
  • 洞察力
  • 思维
  • 认知
  • 心理学
  • 学习
  • 成长
  • 自我提升
  • 判断力
  • 决策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洞察力的秘密》一书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家和决策专家,他摒弃了传统的实验方法,即用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改用现实环境中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科学家、商务人士、消防员、警察、军人、家庭成员、朋友,还有他自己,并且收集了120个现实案例来阐释和佐证他的研究。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读到很多“灵光一现”的洞察力故事,更能习得洞察力会在哪些心理环境和现实环境中被激发的方法。

洞察力可以改变世界,达尔文凭借洞察力提出进化论、沃森和克里克靠洞察力发现DNA,我们寻常人也需要用洞察力去解决那些困惑我们的事,从而使工作和生活效率更高。然而关于洞察力的激发方式和阻碍洞察力得以发挥的因素,我们却知之甚少。

洞察力究竟是什么?洞见如何才能获得?马可波罗斯是如何识破伯尔尼•麦道夫的庞氏骗局的?戈特利布医生是如何发现艾滋病的?达尔文是如何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出进化理论的?18个月大的婴儿能分得清妈妈、爸爸和他自己的鼻子吗?诺贝尔奖得主们为什么能做出寻常人觉察不到的重大发现?

作者还剖析了抑制洞察力的因素,例如,有些机构声称重视员工的洞见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具有突破性的发现,但实际上却通过过滤机制阻碍那些具有破坏力的想法,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

《洞察力的秘密》一书既有严谨的科学研究,又不乏生动的案例和风趣的语言。它向我们揭示,洞察力不只是“我发现了!”这种灵光一闪式的顿悟,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美】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宏观认知有限责任公司(MacroCognition LLC)的高级科学家,致力于自然决策领域的研究。1969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他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他主要为政府提供服务,担任美国空军的研究心理学家;在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在1978年,他创立了一家克莱因联合研发公司(Klein Associates)。

曾著有《直觉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uition)等书籍。

目录信息

推荐序 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IX
第一部分 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洞察力?
第一章 往宝马车里弹烟灰的人是车主还是偷车贼? 3
一场偶然的研讨会成就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8
不知名的金融分析师花10年时间揭穿庞氏骗局 12
第一个发现艾滋病的人 16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关于洞察力的故事 20
第二章 洞察力是一道难解的谜题 23
洞察力可以让我们的想法和生活更精彩 32
用自然主义而非实验的方法研究洞察力 35
激发洞察力的5类策略 41
第三章 触类旁通:你会吃到花椰菜还是小金鱼饼干? 45
从塔兰托战役预见到珍珠港袭击 45
18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备移情能力 50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启发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53
第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 57
第四章 巧合事件与好奇心驱使:诺贝尔奖得主们是如何做出重大发现的? 63
20世纪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脉冲星 64
青霉素、X射线与太阳能电池的发现 70
胃溃疡的致病因素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74
毒气、蚊子与黄热病 81
第五章 自相矛盾:千万别对“这肯定有问题”的警示视而不见 87
怀疑的态度帮助他们洞察到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88
找出让霍乱疫情肆虐的罪魁祸首 100
光速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108
第六章 急中生智:在棋局不利的情况下,如何反败为胜? 111
通过点燃另一场火而成功逃生 112
化敌为友,从岩缝中成功逃生 119
当时间绩效卡遇上“好时之吻”巧克力 120
土伦之战,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以弱胜强 123
第七章 探索洞察力从何而来的3种方法 127
从数据出发:洞察力不只是茅塞顿开 127
制胜的一拳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洞察力 131
从科研文献出发:洞察力可以克服决策偏见 135
从故事出发:全新的认知模型和研究框架 138
第八章 洞察力的逻辑 143
第二部分 是什么抑制了我们的洞察力?
第九章 人类所犯下的种种愚蠢的错误 157
生活中的愚蠢举动 162
第十章 孪生子悖论:为什么有些人洞察力不凡,有些人抱残守缺? 169
被错误的观念所裹挟 171
缺乏必需的经验 177
态度消极,不做深入探寻 180
固守死板的推理方式 182
两个初出茅庐的研究者何以解开了DNA的奥秘? 184
第十一章 无能的系统:谷歌自作主张地为我们过滤掉了哪些信息? 197
谁能解救被绑架的3个女孩 198
系统设计得越刻意,越容易扼杀洞察力 210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为什么一边倡导创新,一边抹杀员工的创造力? 213
完美主义是创新的天敌 213
严苛的流程管理制度将创新思维拒之门外 222
蹒跚前行的科学家和学者们 237
第十三章 被思维定式困住了的洞察力研究者们 241
第三部分 提升自身、他人和组织的洞察力
第十四章 如何提升我们自身的洞察力? 255
不可忽视的矛盾与“摆动犯规”警告 256
创意源自不同想法的融会贯通 261
批判性思维更适用于身处逆境的企业或个人 263
洞察力的产生是否需要酝酿的过程? 266
第十五章 纠正他人错误认知的最佳方法 271
诊断他人的困惑之处并“对症下药” 271
将洞见转化为有力的行动 275
利用自相矛盾的情形来纠正错误的认知 280
一个困扰了我15年的决策难题 286
第十六章 帮助组织机构实现“两个箭头”的平衡  289
强化组织的创新机制和能力 290
适度弱化组织的创意过滤机制 296
增强组织机构开展创新行动的意志力 298
找到平衡两个箭头的办法 310
第十七章 洞察力捕手:爸爸的鼻子在哪里? 315
“反达尔文主义”的零号蜥蜴 317
精明家庭主妇的购物策略 322
他是怎么知道或做到的? 326
一个关于锁和钥匙的小故事 331
第十八章 洞察力的魔力 335
致谢 34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是作者说的“我相信我已经超越了格雷厄姆·华莱士的成就,超过了他那套四阶段模型理论,同时,我的成就也超越了我所阅读过的其他所有人的论述。我没有生搬硬套地进行数据分析,而是冥思苦想各种真实的事例,从中寻找答案。” 但我觉得就是些生搬硬套。 这也是作者书里的原话...  

评分

“组织机构之所以会把洞察力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由它们最根深蒂固的基因所决定的:它们重视的是事物的可预见性,最恐惧的就是意外,它们凡事追求完美,不能出错。对于降低不确定性和减少失误,组织机构总是充满热诚,致使它们陷入了预判性陷阱和完美主义陷阱当中。” 01 — 作...  

评分

工具型书,不是“工具书”那么定义狭窄,但是是具有工具性质的书。写作的主题是分析一个特定的对象,读者希望获得的也是读完这本书,对这个特定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可以解惑、可以作为谈资。如果要求高一些,就是能够内化成读者的思维工具,用在其他的地方。 《洞察力的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究竟什么才是洞察力?书写了一半多,讲了一堆例子还墨迹基础问题,凑字太严重了。而是跳跃阅读发现,也没有深入思考,多是浅尝辄止。尝试的提几个观点。李叫兽推荐的书……呵呵,和空手推荐的书一样。也许只是幌子,也许他们更善于在垃圾堆里快速挑选精华。

评分

就如此创新性的主题来说,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都大大受限的情况下,利用自然主义研究法通过对“洞察力”案例的细致分析与模式归纳,总结出洞察力来源的五个策略(触类旁通、巧合、好奇心驱使、自相矛盾、急中生智)。结论未必靠谱,但是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仍然存在,另外,在将研究结论应用拓展与生活与管理商业领域的过程中,也能引发人的相关思考。所谓突破所谓不拘一格所谓创新,多数时候是对现有模式范式的改造利用,路径不同以往,从因循中解脱出来,相应的限制是存在的,需要克服的阻力也颇大。组织机构、制度规章,重要的是对例行事件进行处理,组织本身有时便是抑制创新发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则在于保障组织稳定性的同时却不偏重於稳定性,规律化流程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对于创新的压制压抑。

评分

冲着想提升洞察力的的目的阅读的,但是发现本身其实是介绍洞察力产生的机制,所以觉得实用性、可操作性不佳

评分

虽然有些内容ok,但实在是太啰嗦了……

评分

amazon推荐意外看的,一本关于问题解决和思维模式的书,没想带着思考,把去年积累的知识和想法联系起来,重构了自己对教育、商业和人类自我角色的理解,着实有了一回马斯洛的“巅峰体验”,此书给我认知重建的锚点,在恰当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