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箕是一种卜以问疑的迷信活动,一般是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儿,两个人扶着架子,棍儿就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扶箕以其神秘莫测令世人迷惑不已,更有人对其深信不疑,一次的灵验,终身服膺。北平某公因信箕示而不出去当傀儡,广州某公因信箕示而举兵造反,可见箕示力量之大。但是,扶箕真的是有鬼神附体吗?就让我们翻开《扶箕迷信底研究 》这本小书,和著名学者许地山一起探讨扶箕背后的秘密!
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花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1917年,他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与郑振铎、瞿秋白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1921年.许地山与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创办《小说月报》。1921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散文名篇《落花生》以朴实淳厚的风格成为其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客窗闲话初集>(卷一): "大比之年, 有父子同叩鸾仙, 问得失. 鸾书曰: '速往南去, 路遇疯僧, 问之不已, 可决前程.' 父子大奔而去. 其子年少足捷, 果追及一僧, 问之不应, 牵袖苦缠不休. 僧瞪目大骂, 曰: '入你娘的! 中!' 生怒欲殴, 经众劝释. 是科其父捷, 始悟其言."[1] [1] 许...
评分书中大量的“底”字,书名又含有“底”,所以头几页看的不知所云。百度了才知道是通“的”的意思,真是知识浅薄了。 本书通过明清各笔记体小说选录有关扶乩迷信的故事,论述扶乩迷信在我国的源头和各种表现形式。对此进行分类、梳理和解释,以破除迷信为要旨。但分析真的不咋的...
评分书中大量的“底”字,书名又含有“底”,所以头几页看的不知所云。百度了才知道是通“的”的意思,真是知识浅薄了。 本书通过明清各笔记体小说选录有关扶乩迷信的故事,论述扶乩迷信在我国的源头和各种表现形式。对此进行分类、梳理和解释,以破除迷信为要旨。但分析真的不咋的...
评分<客窗闲话初集>(卷一): "大比之年, 有父子同叩鸾仙, 问得失. 鸾书曰: '速往南去, 路遇疯僧, 问之不已, 可决前程.' 父子大奔而去. 其子年少足捷, 果追及一僧, 问之不应, 牵袖苦缠不休. 僧瞪目大骂, 曰: '入你娘的! 中!' 生怒欲殴, 经众劝释. 是科其父捷, 始悟其言."[1] [1] 许...
评分100多页的小书,40年写的。短,像是初步的研究论文,宋代以来的文人笔记中摘录了一些示例,分类罗列,獭祭简评,持论浅明正确,泛泛而谈。 --------------------------------------------------------------- 引论: 列举古今11类的占卜方法,有占梦,预告(翻书乱指或这个如...
不算读完,只粗粗扫了下。基本都是古文案例,明明是很有趣的内容,却并没有显出来。另外,书里所有的“的”都是“底”,看得我好难受好难受!
评分名为研究,实为史料考据,罗列历代笔记资料,结论聊聊数语,主旨在于揭露迷信,在学术上创见不多。
评分完全可以改个名字呀《那些古代文人们请过的笔仙们》
评分不完全赞同作者观点,但有一点值得赞赏:作者收集了大量扶箕的历史记录
评分“扶箕不过是心灵作用的一种表现”,这大抵不错。但称引的一百三十二则故事,多为笔记小说闲话野史,如《阅微草堂笔记》、《坚瓠集》、《子不语》等,所记狐鬼神怪多不可信,即便确有其事,也是愚夫愚妇不明所以的以讹传讹之语,把这些作为论据似不妥。许先生对心灵致动持不知者不论的态度,其实他应是相信的,但想到八十年代特异功能大肆流行,中科大校长以佛学附会量子物理,我们对民国二十九年的著作与作者也不宜过分苛责了。据说台李亦园院士对扶箕有进一步的研究,惜无缘得见其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