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之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提出,为解决爱因斯坦相对论所带来的祖母悖论,即平行宇宙之说,解释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的差异,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作者就是从这个著名的实验出发,开始他的小说:在黑夜里,叙事者看到一只猫,这只猫跟他一起呆了一年时间,最终消失了。这只不死不活或者说又死又活的猫让他开始思考人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去设想那些如果当初我们的选择变了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这就像是一场在平行宇宙和我们可能拥有的生活中穿梭的奇妙旅行,让人联想到童年、命运、记忆、欲望、死亡和哀悼。
名家推荐:
语言的天才,写到哪里哪里就熠熠生辉。
——毕飞宇(作家)
据说在黑夜里逮一只黑猫是世上最难的事,那么,读这本《薛定锷之猫》就一定是世上最引人入胜的事。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悲伤的书,也是一本穿越悲伤的书。
细腻,神奇,深情。福雷斯特的小说直面创痛,思考救赎,却不轻易承诺救赎。
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在生命的混沌中,看见“别的东西”。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
我们在思考,同时脑中空空。我们在阅读,同时目无所见。我们在吞咽,同时饥肠辘辘。我们在爱恋,同时冰冷无情。
《薛定谔之猫》像巨大但和气的阴影,覆盖着软绵绵的生活,所有那些无聊、衰败的时刻。
—— 鲁敏 (作家)
人们常用薛定谔之猫来意象化量子力学,以为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理,吊诡的是,并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你每次踏入的世界是无数平行世界中的一个,每一次踏入哪个无法预言。因此,生与死,有与无,苦与甜,幸福与不幸,不过彼此映照并同时存在罢了。
——李淼(物理学家)
菲利普•福雷斯特(Philippe Forest,1962- ),法国知名学者、作家、文学博士,法国艺术文学军官勋章获得者,曾在英国多所名校教书,现在法国南特大学执教, 2011年起主编法国著名文学期刊《新法兰西杂志》。学术专著有《菲利普•索莱尔斯》、《加缪》、《文本和迷宫》、《原样派史话》、《大江健三郎》、《小说,真实》,文学作品有《永恒的孩子》(1997年获费米娜处女作奖)、《纸上的精灵》、《然而》(2004年获“十二月奖”)、《新爱》、《云的世纪》(2011年法国飞行俱乐部文学大奖)等。
先说说读完给我的总体感觉吧。 嗯,第一:有些啰嗦!(读了很多法国作家书,发现很多作家都有这个么毛病)这大概是法国作家的通病吧。这本书一共分为4个部分,如果你还没有看打算看,我建议你直接过滤掉一二部分。当然刚开始的一二节还是需要看一下,了解下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评分披着文学的外衣,以物理之实,讲述人类哲学和生存之道。读起来不是太明白,如果我说自己读明白了,那一定是我没有读懂。但好象每一句话都有所指向,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读着他的文字,竟然豁然开朗。对我而言,是治愈系的书。尤其书中这样说到:“当一样东西可以同时在又不在...
评分 评分这该算是小说,还是散文? 第一遍看《薛定谔之猫》,难免满头雾水,它没有情节,只有大段无厘头的感慨,特别是掺入许多物理学名词,让人消化不良。 散文与小说彼此含混,这是西方写作传统之一 ,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到安德烈•纪德的《地粮》,再到弗雷斯特的...
评分看见了看不见的猫 我觉得这像个寓言
评分“耕种我的花园”的含义是:“我看着时间流逝。”通过哲学科学数学与宇宙式的孤独假设一种“作为可能的可能之可能性”。
评分福雷一直在写同一本书。
评分如果不辣麼旁徵博引必然四星第一部第四部很有趣表達翻譯也到位
评分没看懂。失意时就会想到世界另一角落,贫苦与富有的人们是怎样生活和工作,但是却和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偶尔的只言片语的祝福与不可名状的羡慕。现在的是平行宇宙的世界,第一层宇宙的自己在另外无穷个宇宙中做着自己不敢或梦寐以求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