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
格尔茨在这部“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因而也比较且易于普通读者理解的著作中,以颇具气势、激情、学识和智性的笔触,对将文化作为“文本”阅读的观念进行了通俗化,由此使人类学与文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
克利福德·格尔茨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修辞家、符号人类学家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他被誉为20世纪一位“具有原创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也是致力于复兴文化象征体系研究的知识运动前沿人物”。
——读“巴厘的人、时间、行为” 整个《文化的解释》的重点被人类学界公认为在最后一章“深层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里,其着重体现了格尔茨在民族志写作上后现代主义阐释观点的“深描”笔法,那么本章从题目上可以算作作者细微地铺开了纸张来成就佳作。 格尔茨在...
评分格尔兹指出,社会的形式就是文化的内容。但观察社会行动的符号层面,不是逃脱现实生活的困境,而是投身于这些情景之中。阐释人类学的使命是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言说,从而把它固定为text。 “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是格尔兹在编辑《文化的解释》时新加的一章,表明了他的文化...
评分 评分 评分二刷一不吐槽翻译了,估计让谁翻谁都难翻— 本书,感觉还是似懂非懂,不过朦胧感这也正符合作者理论的精神气质,啥都是文化,文化是象征符号的,符号是要求意义的
评分以人类学视角来探讨“文化”这个词的概念、范畴和表现。核心观点:文化体系即是一种行动机制,是一种符号体系,探讨文化就是去解读该符号体系背后的符号策略。总结下来其实还是在探讨意义的传播,只不过人类学视野似乎更宏大,试图找到一种普遍性的模式去概括人类文化的不同模式。作者把作为文化的宗教和政治分开进行了论述,有关政治的部分十分精彩,也就是说文化作为一套符号体系可以表现在宗教和政治领域,而政治领域则是以意识形态出现的,进而也证明了,意识形态无处不在,作者的观点是,正视意识形态并且去理解、分析其背后的原理,是阻止意识形态往极端方向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纳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评分人是一种有本性(nature)的存在,一种“和牛顿的宇宙一样永恒不变的”人性。。以印尼为例,新兴国家与传统交替时的混乱。从斗鸡这样赌博中,发现背后的文化解释,从生活中探寻。(马来西亚和巴厘岛)原始思维,意义、象征性和解释的问题。
评分做完笔记,就扔进垃圾桶了。读得这么销魂,想必译者翻译的时候更销魂吧。
评分建议好好校对,统一前后文、文中与页下注中人类学家和他们的著作的名字。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翻译得挺好的。非常精彩的一系列理论作品与民族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