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方倾情作序,作者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带入法学,逻辑严谨,可读性强,为经济学人和法律学人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当经济学与法学相遇,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学问呢?熊秉元教授在说明法律经济学旨趣的同时,回顾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史,介绍了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物的基本思想。
作者以平实、精确、有趣、深入浅出的文字,阐释经济行为、成本、效率等概念,建构一套严谨的经济分析架构,并用于讨论契约、正义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处理方式,显示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司法学上的正义确有密切的关联,及互相启发之处。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已出版《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日常社会活动中,法学遭遇经济学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过程中往往是双方针尖对麦芒,弄得不可开交。于法律范围之内,法学站在正义和公正的道德制高点无可辩驳;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似乎经济学所提倡的内容又更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表象看来,这是当代社会高度发展导致这两大...
评分在迅速看完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的《解释的工具》后,拿起他的另一本著作——《正义的成本》,却迟迟未能放下,连带着整个夏天的度假,都随身带着它。在海边倾听海浪之声时,在球场打高尔夫时,都会不由地想起它的内容,进而一路思索起诸如与海边游泳、打高尔夫以及...
评分日常社会活动中,法学遭遇经济学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过程中往往是双方针尖对麦芒,弄得不可开交。于法律范围之内,法学站在正义和公正的道德制高点无可辩驳;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似乎经济学所提倡的内容又更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表象看来,这是当代社会高度发展导致...
评分By 書評之亂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是整個中國社會如臨大敵的炎熱三天,又是全國數百萬考生被綁在同一輛命運戰車的生死抉擇。就在不久前,教室裏還掛滿輸液瓶,課桌上的試卷還堆成了“金字塔”,從黑板上的飄下的粉筆灰還嗆出一陣陣噴嚏。就在考試前的某一天,學生胸中那股夾...
评分有人曾说“法律是社会的结晶”,我听之不以为然,制度才是。随着我国的发展,一些普遍现象都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导致原本的模式没有办法控制,看着就是制度有了问题,实质上是法律的根源才是核心,我必须承认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的底线,只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那个背...
说实话,法律经济学是一个比较生涩的概念,所有对于他书里的一些观点我也是搞得迷迷糊糊,不过这种思路倒是确实能让我眼前一亮,至少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去了解,因为本身一个人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限在对事情的认知的角度,那么能够最大程度的扩充自己创造性的方式就是更多的去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
评分法律经济学科普,关于资本主义时代的法理,效率,成本,以及作为工具的正义。
评分书是散文性质没有结构性,不过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法律
评分全是干货,必须五星。法学和经济学碰在一起的产物。话说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法学事件讲述的更有意思,也因此有人获过诺贝尔奖,相反方向的努力却收获不算太大。由此来看,还是经济学和人的联结更紧密些吧。
评分带班几天看得七七八八,罗胖推的书不好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