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方倾情作序,作者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带入法学,逻辑严谨,可读性强,为经济学人和法律学人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当经济学与法学相遇,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学问呢?熊秉元教授在说明法律经济学旨趣的同时,回顾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史,介绍了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物的基本思想。
作者以平实、精确、有趣、深入浅出的文字,阐释经济行为、成本、效率等概念,建构一套严谨的经济分析架构,并用于讨论契约、正义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处理方式,显示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司法学上的正义确有密切的关联,及互相启发之处。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已出版《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
评分一本不错的法律经济学入门读本,强调微观和宏观方面都可以从人的理性选择和成本的视角进行分析,其中对于正义、公平等法律价值的实践分析,可以引起对于法律经济学的关注。建议深入阅读可参考桑本谦的《理论法学的迷雾》
评分《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
评分看了2周才看完这本字数不多但内容及其浓缩且有一定深度的专著。熊先生是台湾法律经济学的权威,法律程序上也许两岸有所不同,但立法本质和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至高目标是一致的。但何以目标一致却东西方司法体制迥异,大概也可以用本书中的方法,用经济学追求的成本最低效率最大...
评分不管是法律还是经济~归根结底研究的还是理性又自利的人性~案例很有趣~作者并没给出裁判结果~倒是提供了分析的维度~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评分3.5 成本、正义、效率的关系。案例好。
评分全是干货,必须五星。法学和经济学碰在一起的产物。话说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法学事件讲述的更有意思,也因此有人获过诺贝尔奖,相反方向的努力却收获不算太大。由此来看,还是经济学和人的联结更紧密些吧。
评分尝试用成本、需求定理、外部性、效率和公平等几个点以及相同的思考方法架起法学和经济学之间的桥梁。
评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内容浅显易懂,分析视角倒是有点意思。正义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追求,成本和利润是经济学探讨的起点与终点。法律的经济学分析是否就是正义的成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到底该不该无视代价?这或许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