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的归来

流氓的归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12
译者:邵文实
出版时间:2015-6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45001
丛书系列:马内阿作品
图书标签:
  • 诺曼·马内阿
  • 罗马尼亚文学
  • 罗马尼亚
  • 回忆录
  • 外国文学
  • 小说
  • 随笔
  • ***三辉图书***
  • 流浪
  • 归来
  • 成长
  • 冒险
  • 青春
  • 奋斗
  • 热血
  • 独立
  • 反叛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罗马尼亚流亡作家的自画像,两个迥异时代的精妙剪影

◎一部获得评论界普遍喝彩的传记,多项欧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全文修订,新增专栏作家李静睿导读

【内容简介】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书中他对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包括对人生最隐私的部分:性恋、恋母情结、婚姻、家族秘密、犹太身份的认同、流亡者的归属、自我的认可等方面的叙述,坦诚深刻得到令人惊叹的地步。马内阿以自己两次被迫离开罗马尼亚,又两次回归为主线,转换于时间与空间、生活与文学、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叙述了一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挣扎与迷茫。他的创作由此超越通俗意义上的是非褒贬,最终超越自我,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了人性。

我的放逐境遇,反映了这个正在不断缩小的世界上成千上万受排斥人的处境。我也代表了那些在自己土地上被驱逐的人,这些人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讲的也是本社会的语言,但他们不幸失落在混沌的林丛里,他们在其中深感孤独。——诺曼·马内阿

【媒体及名人推荐】

凭着他的天才和创造力,他让自己列于罗马尼亚最伟大的人之中。

——奥尔罕•帕慕克

他书呆子似的思虑、他知识分子式的敏锐、他对复杂性的偏好、他沉静的智慧未必是对抗制度化的罪行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英勇者的战斗,而是脆弱者和怯懦者的,他们坚持着,顽强地、不畏艰难地地抵抗着自身的堕落,抵抗着马内阿所说的“人性自身的脱轨”。没有任何道德努力比这更让人震动的了。

——菲利普·罗斯

我们遇到一部文学作品,它将改变我们余生中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对以前自以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六号病房》、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现在则是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我深深感谢这部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而又神秘的传记。

——辛西娅·奥兹克

诺曼·马内阿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的发现。

——王晓渔,学者

他叙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那里所有的人都懂得无望是什么,正如摩西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达到许诺的领地那样。

——克劳迪奥·马格利斯,评论家

对知识分子的流亡有着切身之痛的萨义德曾经说,我们都是在远方写作。身在远方的我们,安逸而乐观,沉浸在无比愉悦自鸣得意的轻逸写作中。而马内阿的远方写作衬托出了我们自甘堕落的嘴脸,他告诉我们在另一个远方,另一个世界中的真相。

——思郁,书评人

成熟,困苦,充满讥讽与矛盾——《流氓的归来》庖丁解牛般剖析着过去。它是种既令人极度痛苦,又残忍地予以节制的表演。其结果也许是,使之跻身于这一代最优秀的传记作品之列。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真正伟大的著作,一段完整丰富的生活,抓住了永恒,并制造了永恒。

——《新共和》

作者简介

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1936年生于罗马尼亚的布克维纳省。1941年纳粹执政期,他与全家一起被遣送到乌克兰的一个集中营。死里逃生,1945年春二战结束时返回罗马尼亚。1966年,马内阿开始在罗马尼亚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先锋杂志上发表作品,罗马尼亚评论界对他作品的独创风格、现代意识和批判性表示高度赞扬。1986年,他因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而离开罗马尼亚,1988年因获美国富尔布赖特奖学金去了华盛顿特区,从此在美国起定居,并以执教、写作为生。马内阿在世界各国获得了许多文学大奖,其中有意大利诺尼诺(Nonino)文学奖,西班牙2005年最佳外文著作奖(La Vanguardia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等。最近,他的《流氓的归来》获得了2006年的法国美第奇最佳外文作品奖。他的著作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高度受重视。马内阿被翻译成英文和其他文字的著作有:《十月,八点钟》,短篇故事集;《论小丑:独裁与艺术家》,论文集;《必须幸福》,短篇小说集;《黑信封》,长篇小说;《流氓的归来》,故事性回忆录。在创作的同时,他还在世界各家重要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评论。

目录信息

诺曼·马内阿:每个阵营的局外人/李静睿
初篇
巴内绿草
乔尔马尼亚
花脸小丑奥古斯都的马戏场
往昔的痕迹(Ⅰ)
新日历
爪子(Ⅰ)
第一次回归(小说过去时)
开始前的开始
流氓年
布克维纳
切尔诺贝利,1986年
在一片含苞欲放的花丛中
流浪的语言
陌生人
布卢姆日
逃避
往昔的痕迹(Ⅱ)
玛丽亚
国王万岁
乌托邦
佩日普拉瓦,1958年
职员
离开
夜班
蜗牛壳
爪子(Ⅱ)
维也纳躺椅
对前世生活的回忆
第二次回归(后世)
在路上
第一天:1997年4月21日,星期一
第二天:1997年4月22日,星期二
夜的语言
第三天:1997年4月23日,星期三
第四天:1997年4月24日,星期四
午夜对话者
第五天:1997年4月25日,星期五
存在之家
第六天:1997年4月26日,星期六
第七天:1997年4月27日,星期日
夜行火车
第八天:1997年4月28日,星期一
第九天:1997年4月29日,星期二
最长的一天:1997年4月30日,星期三
倒数第二天:1997年5月1日,星期四
最后一天:1997年5月2日,星期五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小说《巢》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迪马大师”,这个人物从没有正面出场,却将小说中各个人物串了起来,这个宙斯般的人物他虽然能抛下自己苦难中的情人独自一人远走高飞,却向每一个逃往美国的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戈拉、彼得、伊齐、帕拉...  

评分

逃亡的群像 流放者脚下的土地是陌生的符号向它敞开大门,但是却不赋予自己任何意义:停留下来的确切似乎变得异常的刻薄。这是一部流放者的摇篮歌。谁将语言从作者的喉咙里拽出,谁就拥有流氓式的情怀——将生命最灰暗的岁月献给陌生、嘈杂又阴晦的未来——从容的经过被胁迫忘记...  

评分

【读品】罗豫/文 “寄”“托”考试前挑灯夜战、签证官面前心惊肉跳的当代中国人,也许不会或者不愿去理解:为什么二十世纪那么多东欧人,在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后,会被贴上一个颇具凄惨意味的标签——流 亡。“流 亡作家”,以“流 亡”为共同之名,却在“乡愁”为轴的图景上,...  

评分

逃亡的群像 流放者脚下的土地是陌生的符号向它敞开大门,但是却不赋予自己任何意义:停留下来的确切似乎变得异常的刻薄。这是一部流放者的摇篮歌。谁将语言从作者的喉咙里拽出,谁就拥有流氓式的情怀——将生命最灰暗的岁月献给陌生、嘈杂又阴晦的未来——从容的经过被胁迫忘记...  

评分

逃亡的群像 流放者脚下的土地是陌生的符号向它敞开大门,但是却不赋予自己任何意义:停留下来的确切似乎变得异常的刻薄。这是一部流放者的摇篮歌。谁将语言从作者的喉咙里拽出,谁就拥有流氓式的情怀——将生命最灰暗的岁月献给陌生、嘈杂又阴晦的未来——从容的经过被胁迫忘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赞呐!看完书最喜欢这一句话“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说出的话语,充满痕迹,充满回忆”。看前建议看一下序会更清晰啊。

评分

“几年前,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我有五六颗心,同样数量的手和脚,鼻子和眼睛……犹如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不是吗?但现在,我的心都四散了。”

评分

赞呐!看完书最喜欢这一句话“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说出的话语,充满痕迹,充满回忆”。看前建议看一下序会更清晰啊。

评分

我很难受,读不下去,行文太不连贯,死透了的冷寂风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