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 1928 - 1987),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傢之一,同時也是電影製片人、導演、作傢,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其代錶作包括《瑪麗蓮·夢露》、《金寶湯罐頭》等畫作今天在全世界已經隨處可見。同樣廣為人知的是他在上世紀60到70年代初 設立的工作室 “工廠”,堪稱整個60年代流行文化圈的一大樞紐。1987年2月22日,58歲的沃霍爾死於一次外科手術。
波普藝術,迷幻藥,鮑勃·迪倫,地下電影製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場文化風暴以紐約為中心爆發開來,橫掃瞭整個六零年代,當時處於這場風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爾。他的工作室,那個以 “工廠”之名為人所知的曼哈頓敞間,正是整個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樞紐。在這裏,他不僅創作齣瞭定義 波普藝術的湯罐頭和眾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畫像,還拍攝齣《切爾西女孩》及其他沃霍爾經典;從盧·裏德和“地下絲絨”到伊迪·塞奇威剋,那個年代每一個人的身影都在這裏齣現;沃霍爾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觀著那段不可思議的時光。《波普主義》以幽默坦率的爆料,為那改變世界的十年留下瞭一份終極的內幕記錄。
试想一下,如果向日葵出自沃霍尔,而非梵高,人与物都要被重新解释才能合理。沃霍尔身上必须要有梵高,或者向日葵不再目睹梵高那过度的爱。这其中语含褒贬,一个是痛苦的孤独的受难的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是只想出名的商业艺术家。但是,那些被复制的可乐罐头,那些不愿表现自我...
評分这个东西(popisme)它很庞大,庞大到成为一种无形的态度。你无法描述。类似于卡尔维诺在一篇文章(Visibility)里提过的关于想象力冲击。面对新世纪预制形象的不断涌现,波谱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创作。它回收利用已经用过的形象,古典的、主流的形象。并且在新语境中将它们夸张...
評分由邓莹和刘彦共同完成 一、地下和波普主义 安迪沃霍尔从民谣《通过一个人可以了解另一个人》创造了八卦波普,那是因为他从杰克史密斯那里拿来了“超级明星”的概念。“工厂”中真正的三个“超级明星”,杰克史密斯,安迪沃荷和鲍勃迪伦,他们构成了“纽约地下”版的《罗生门》...
評分一,抖音的出现 不就是印证了沃霍尔所言的“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吗。这种彻底的反精英理念,在这几年的中国开始显现。 技术的革新包括了4G、5G的进步,以及拍摄设备的平民化。 教育的革新,就是教育普及,收到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交通的发达,让我们去大城市开眼界变得...
安迪沃爾的冷漠而執著讓人著迷,可是其招領下的一代年輕男女沒有他深刻而節製的智慧,肆意妄為綻放自我後很少能夠迴歸俗常而平靜的生活,放縱的虛浮之後還是無法解脫的現實的沉重,整本書讀完,對波普的理解深刻瞭好多,但也感覺曾經那個讓人浮想聯翩的解放自我的時代裏,有著讓人無所適從的慌亂和迷茫。
评分“動作片都是一幫人打另一幫人,不同的動作片隻是細節上的不同。流行文化就是它們看起來不同,實質是一樣的。我不喜歡這種實質是一樣的東西,我喜歡的是一模一樣。”引領潮流的人都是用技術把哲學玩得飛轉之人
评分朋友們來猛擊想讀:)
评分安非他命,velvet underground,地下電影,皮夾剋,牛仔褲,銀色的Andy,camp ,factory,被人詬病的波普,背後是浮華而真實的年代,哪怕造作都那麼美。popism, 喜歡。
评分零散的點綫勾勒齣六十年代的大地圖,霍沃爾是一個極緻聰明而又冷漠淡然的記錄者,當然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核心的是超級明星的概念,就像他知道自己缺少男子氣概,所以走嚮另一個極緻,他隻需做這些極具個人特色人物的父親,就能讓自己逾越一個時代。嬉皮士成為一個符號,波普也走進瞭學院,在磕盼而瑣碎的瞭解中越發明白對於60s膚淺的嚮往和仿效纔是有違這個時代偉大的本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