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六零年代,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 “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 波普艺术的汤罐头和众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画像,还拍摄出《切尔西女孩》及其他沃霍尔经典;从卢·里德和“地下丝绒”到伊迪·塞奇威克,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沃霍尔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观着那段不可思议的时光。《波普主义》以幽默坦率的爆料,为那改变世界的十年留下了一份终极的内幕记录。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 1928 - 1987),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电影制片人、导演、作家,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其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等画作今天在全世界已经随处可见。同样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初 设立的工作室 “工厂”,堪称整个60年代流行文化圈的一大枢纽。1987年2月22日,58岁的沃霍尔死于一次外科手术。
二〇〇九年八月,我在电话里给女友念《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中的段落。她听了很高兴,为我高兴,她说这就好像“一个怪物找到了另一个怪物”。一一年七月,我打算把POPism译为中文,我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我们这儿就能多些有趣的人,多些有趣的事。 一二年动手时...
评分 评分在《波普主义》一书前再写一篇文章谈波普,实在无甚必要,读者只需自己读书,读完自会有一番认识。我下面做的,无非是提供一点儿信息,为读者理解波普艺术扫清一些语言和思想上可能会有的障碍。另外,安迪•沃霍尔的波普概念的最后一层含义,即他如何把这一概念从艺术推展至...
评分 评分由邓莹和刘彦共同完成 一、地下和波普主义 安迪沃霍尔从民谣《通过一个人可以了解另一个人》创造了八卦波普,那是因为他从杰克史密斯那里拿来了“超级明星”的概念。“工厂”中真正的三个“超级明星”,杰克史密斯,安迪沃荷和鲍勃迪伦,他们构成了“纽约地下”版的《罗生门》...
卧槽!太牛逼闪闪的一本书!!安迪·沃霍尔关于“波普主义”的口述史,最辉煌的六十年代都在这里。需要考虑一下将来访学是否要去纽约了....
评分另外一本吸毒指南,安迪的六十年代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六十年代,各种派对迷幻药迷幻乐队,除了不再画关于波普的画之外一切都很爽,这很波普。翻译感觉一般,看过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是看得很顺的,“安男”“玻璃”这些词看起来很不顺。建议看原版。
评分六十年代大法好
评分美国的六十年代一如天堂一般。
评分安迪沃尔的冷漠而执着让人着迷,可是其招领下的一代年轻男女没有他深刻而节制的智慧,肆意妄为绽放自我后很少能够回归俗常而平静的生活,放纵的虚浮之后还是无法解脱的现实的沉重,整本书读完,对波普的理解深刻了好多,但也感觉曾经那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解放自我的时代里,有着让人无所适从的慌乱和迷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