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卡列宁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周扬
出版时间:2004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02754
丛书系列:名著名译丛书
图书标签:
  • 列夫·托尔斯泰
  • 俄国
  • 外国文学
  • 小说
  • 安娜·卡列宁娜
  • 经典
  • 托尔斯泰
  • 列·托尔斯泰
  • 安娜·卡列宁娜
  • 文学
  • 小说
  • 俄国文学
  • 女性主义
  • 经典文学
  • 19世纪
  • 爱情故事
  • 社会批判
  • 人物心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安娜·卡列宁娜》是托尔斯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堪称俄国十九世纪现实的教科书,安娜也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译者:

周扬(1908—1989),湖南益阳人。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笔名有绮影、谷扬、周苋等。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生活与美学》等。

谢素台(1925—2010),河北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合译)等。

目录信息

前言
上册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下册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堪称十九世纪最精彩的心理描写,很难想象托尔斯泰在写这些段落时处于怎样的状态。记述下这些句子的人仿佛是安娜自己,如果把安娜自杀的部分作为全篇小说的高潮的话,那站在这最高点上俯瞰的不是托尔斯泰,而是死神。 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  

评分

每天断断续续地,在网页上读完了《安娜·卡列宁那》。怀着对长久以来对老托的偏见,和对老陀的偏爱,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评论:就小说的艺术而言,老托是胜于老陀的。言之有理。不过有趣的事也在这里,正是由于出色的全局掌控和局部...  

评分

评分

我读完上册的感觉就是——我是俗人一枚啊! 真的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但是,我如果没感觉错的话,托尔斯泰先生应该是在赞美安娜那种对爱情痛苦而执着的追求(这种感觉是我接受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结果~~作家的思想永远那么伟大而高深,他所赞美的人永远那...  

评分

我坦白,自己这个网名是来自两个安娜的启发。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卡列宁夫人,一个是契诃夫《脖子上的安娜》里面没有前者出名的安纽达。 两个安娜,就是女人的两种选择。 一个要为了自由和爱情而赴死,一个为了富贵享乐而在现实里堕落,一个死了,一个要活下去。 其实她们都是...  

用户评价

评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贵族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画卷。安娜的悲剧在于她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与虚伪的贵族生活的冲突。列文更像这本书的主角,他身上的矛盾,对农民、宗教和生死问题的思考,寄托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理念。

评分

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安娜的死令人痛心。他们最初的相遇和爱恋,还是很动人的。有时间再找其他译本来读。

评分

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着道德观念在心里评价着什么,渐渐地读下去,发现托翁是在用拯救之笔写他的人物,就算是卡列宁也发现并不是安娜口中那样虚伪和无趣的人,这本书里没有对错和善恶之分,而只是人性和社会的冲突。安娜和列文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是与社会的冲突者,只是一个在爱情上,一个在生命的意义上。列文在心爱人面前的手足无措,和被拒绝后的心境,托翁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让我动容。还有在得知自己还有机会时的矛盾和挣扎与良心的不安,每一个细微处我都感同身受。列文的自卑、在陌生社交场合的不安与厌倦,对不熟悉的人的防备和慢热,列文的性格让我看见了自己,我几乎是带着同情读完关于列文的每个字句的,心灵与现实生活的矛盾,那样的纠结是自我罪恶之源吧,但是看到最后的那段话我就释然了。或者我永远也不会有列文那样的好运。

评分

看得要抑郁了,还好托尔斯泰在最后停笔了,安娜是真的悲剧,但更心疼的是列文,感觉他的归宿要么是自杀要么是会痛苦过完这一生吧。

评分

重读经典 发现几乎像没读过一样 托翁实在是太厉害了 对人性的洞察力和心理描写简直出神入化 书中除了安娜的个人悲剧 还有世时代的变革 对农业制度的改革 对战争和宗教的思考 托翁是细节控的大师 每一个人物都笔墨详尽 栩栩如生 安娜和列文看似两条平行线 却一个走向了毁灭一个获得了平静 安娜这一个完美的人物最终毁灭看似是社会时代背景造就的悲剧 不如说是源于她内心深处的纯洁和道德感 弗龙斯基也不如原本印象中的渣 每个人物都很饱满 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始于火车毁于火车 首尾呼应 为安娜惋惜 特别喜欢列文这个角色 许多作家像村上春树 余华等都能看见他们反复提及这本名著 的确是学习写作尤其是细节的榜样 佩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