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诞人形象。主人公默尔索是一名公司小职员,他对一切都漠然置之。在他眼里,构成周围人道德准则的一切义务和美德,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失望的重负,他统统弃之不顾;甚至连他母亲去世也引不起他多大的痛苦。他的内心非常空虚,平日像掉了魂似的无所适从,毫无愿望,毫无追求,以致在沙滩上盲目地对阿拉伯人开枪,最后被判处死刑。在小说中,默尔索用沉默、无所谓和蔑视来对抗这个荒诞的世界,他身上有着激情,只不过这种激情隐藏在表面上显得麻木的态度中。他向阿拉伯人开枪好像是在烈日下的冲动行为,其实是他在荒诞现实的压抑下一种不由自主的发泄。他对司法机构以可笑的逻辑推理来定罪也不作反驳,以一种无畏的态度迎接死亡。这个荒诞人具有一种批判现实的意识。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和评论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结构单纯,语言具有古典式的明净,往往通过日常生活的叙述或者预言式的故事阐释存在主义哲学观。1957年10月,“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每隔些年读《局外人》都会有新收获,大概这是判断一本书能不能列为经典的标准。 1. “活在当下”既积极也消极。好的部分,那就是容易在日常生活里获得快乐。比如默尔索下班后和同事一起追着卡车跑,气喘吁吁,只为了去听卡车链条哗啦声与内燃机噼啪声。比如沿着码头傍晚散步,...
评分1、加缪生于1913年,法国人,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1957年也就是他44岁的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迄今为止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头子得奖,有的快要入土了,有的卧病在床,只能请人代领奖金,这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位在四十多岁就问鼎这个...
评分重读加缪的《局外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默尔索的这一句:「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可以说这正是他人生哲学的根基,也是他的悲剧根源。 《局外人》的情节很简单,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态度的人,一次无意的杀人让他上了法庭,最终被判...
评分阳光。阿尔及尔灼热的阳光,晒得人晕头转向,每当我试图对《局外人》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绪作一番整理时,笼罩在头脑中的,全是书中那无数次出现的灼热阳光。 阅读是轻松的,平淡的陈述中甚至感觉到诗意流动。纯粹明洁的句子,使人在阅读时,身临其境。 为母亲守...
评分只是表面冷冰冰——读《局外人》后的琐碎感想 妈妈的同事在她婆婆的葬礼上哭得异常伤心,所有在场的吊唁者都为之动容,事后人们纷纷夸赞这个儿媳妇孝顺、有良心,婆婆在天之灵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媳妇而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告诉我,她的同事和婆婆的关系其实非常不好,之所以她哭...
4.5
评分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并且是必然存在的。人从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过程是毫无意义的。而世间加之于人们的各种规律戒条、道德和组织结构更是加剧了这种荒诞感。默尔索用沉默回应世间,最后与神父的对话有些过于直白地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但就像加缪自己所说,他的创作能给人以思考。我想这就够了。
评分可以理解又不能理解。更喜欢短篇《沉默的人》,“他多想变得年轻…跑到大海的那一边去。”
评分可以理解又不能理解。更喜欢短篇《沉默的人》,“他多想变得年轻…跑到大海的那一边去。”
评分这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存在主义文学吧,除了本科时读过一点点萨特的《恶心》(并未读完)所以有一点理解困难。大致感知是,作者认为存在即正义?或者存在即荒谬?第二篇《沉默的人》较第一篇兴趣较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