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巴黎以肮脏、拥挤和危险著称。从1848年到1870年,法兰西经历了一段非凡的改造时期。新巴黎的幻想来自拿破仑三世,他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才掌握了绝对权力。但他的计划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直到他找到合适的人选——奥斯曼男爵。奥斯曼不顾争议,不计重大代价,强硬地推动这项宏伟的计划。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项目,兴建街道、广场、公园、教堂和公共建筑物。卢浮宫扩建了,圣母大教堂修复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杰作加尼尔修道院建立起来,拿破仑三世的愿景成为现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巴黎大部分来自这短暂的22年。1870年,奥斯曼被政敌推翻。几个月后,拿破仑王朝崩溃,一个时代结束了。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这段历史。
全书通过三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主要人物发展线索,包括拿破仑三世、奥斯曼男爵、欧仁妮王后、第二帝国时期的政要和商业巨头、建筑师和艺术家等;一条是主要城市风景改造和建设线索,包括主要街道、教堂、剧院、公园、市场、社区、行政机构等建设的来龙去脉;一条是经济线索,即奥斯曼如何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使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成为可能,这其中又存在哪些漏洞和争议性问题。
史蒂芬·柯克兰(Stephane Kirkland)建筑师,咨询师,生于巴黎,拥有建筑学和艺术史学的高级学位。现在往返于世界各大城市之间,撰写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书籍。
每一个城市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或几段或心酸或浪漫的故事,尤其像法国、像巴黎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和城市,往往更能勾起进人们对它历史的探寻。拿破仑三世时期勾画的愿景,到今天已经完全称为现实,在现代化的巴黎接受世界各地的游客朝拜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对以奥斯曼男爵...
评分经历过大改造之后的巴黎,被本雅明称作“十九世纪的首都”,直到今天,仍然光芒不减。《巴黎的重生》再现了一段巴黎如何成为巴黎的历史,讲述了一个关于城市之梦和现代化之路的故事。 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发生在新工业时代,其背景和问题与今天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值得我们...
评分不知道咋回事,看到这本书名,我想起了我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城市改造和城镇化运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对北京城的改造,是以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去除传统的方式进行的。今天,当市场化大潮席卷一切,传统文化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是不应该追思什么?所以,这本书不是一个城市...
评分马上要去法国,想对巴黎多一些了解。以往对于巴黎城市本身的认识多数来自电影和图片,这本书从城市改造的角度出发,追溯了城市风景和文化形成的历史,加深了对巴黎的理解,知道了巴黎能够几百年如故坚持其风貌的原因,也因此更热爱和向往这座城市。 拿破仑和奥斯曼克服...
评分涉及的建筑、人物和事件非常多,真是一段丰满生动的历史!第一遍没有完全消化,再度一遍,脑子里巴黎的重建路线逐渐清晰,情绪也越发兴奋起来,对比我们的中国,又感到十分遗憾。 在后记中,作者写到:“巴黎大改造破坏了独具特点和历史意义无可取代的整个社区...
无关文学、城规、理论,只有严肃与八卦齐飞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光荣永远属于伟大的总设计师,但饶是西方的总设计师也并非奥斯曼男爵,而是皇宫一把手。直斥本雅明名作素材偏颇,误导严重。有插图聊可一观,无地图以供对勘,不该。空格符大量脱漏导致英语单词连排,更不该。
评分巴黎大改造时期的人物一一登场
评分这是一部历史书,不是城市规划专业书。
评分一般
评分【藏书阁打卡】作者是一名建筑师,对19世纪巴黎大改造的始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包括关键政治人物的生平经历、重要的建筑师、以及改建的建筑和街道等。18世纪末的巴黎卫生差、交通混乱,完全算不上一座优雅的城市。19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对巴黎的改造计划雄心勃勃,对巴黎未来的面貌做了整体规划,任用富有实干精神的奥斯曼为塞纳省省长,负责巴黎城市的大改造。奥斯曼不具有建筑和艺术审美能力,但是他大胆独断,富于执行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改建需要的大量资金,任用优秀的建筑师,完成高质量的建筑。至今仍有很多第二帝国时期的建筑被使用着。巴黎大改造使巴黎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美丽和现代之都,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历史性的街道和建筑。如果没有专横的奥斯曼和拿破仑三世,现在的巴黎可能会是另一翻模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