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
2010年,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评选活动,将首次设立的“建筑评论奖”授予朱涛,表彰他过去十年的写作,以及在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将于2014年3月由伦敦Ashgate出版。
一篇好书评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228/11777328_0.shtml “仅仅让我们远远地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做一番鸟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浪费惊人的世纪:浪费掉了机遇,浪费掉了资源,也浪费掉了生命。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
评分艰涩。门外汉只能摒弃大段大段的建筑术语看脉络,感觉是在那个非红即白的时代,专家必须站队。不管是时代所迫,还是自我选择,总之到最后专也不专了。艺术是否需要满足政治需要?需要“要啥给啥"?也许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在某个阶段就是问题。从结果上来看,政治任意化导致建筑...
评分续读《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言及1930年关于天津市政规划,还有一个“粱张方案”。我们已熟知共党新政后的北京旧城改造中的”粱陈方案“。而粱张方案中之“张”是彼时的著名公共管理和市政专家。粱张联手,承接的是天津的市政规划蓝图。1928年,东北易帜后中国大形势一统格局。...
评分寻找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艾墨/刊于经济观察报 “仅仅让我们远远地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做一番鸟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浪费惊人的世纪:浪费掉了机遇,浪费掉了资源,也浪费掉了生命。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
评分《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建国后十年的中国建筑历史和政治运动的关系。 建筑资本的分配 建筑的非历史性,形式审美和它的文化历史感 50年代当时北京十大建筑的建成和社会的普遍问题形成的信息的断裂 中国建筑运动是靠1950年代中国建筑师的思想检查推起的 (真实的深刻的自我反省...
文学性强,以三国演义的演绎手法,自诩为三国志式的史学论著。行文以人权理念为表象,理论基础却是中世纪神权的加尔文“救赎预定论”的庸俗版。学风不实,自我吹捧,自造偶像,凡人称神,偶像崇拜。
评分建筑这门学科之所以有趣,因为一方面它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同时它又完全由人创造,注入了人的情绪。”看似明了的事情从来与事实不符”。人性复杂都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
评分这层皮扒地到位,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引文信息,让后来者可以继续扒。排版时应该把引文放脚注,现在都放在文后,完全显不出效果。
评分混入太多作者的主观思想了
评分文学性强,以三国演义的演绎手法,自诩为三国志式的史学论著。行文以人权理念为表象,理论基础却是中世纪神权的加尔文“救赎预定论”的庸俗版。学风不实,自我吹捧,自造偶像,凡人称神,偶像崇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