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涛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5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CNY 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00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思成
  • 建筑
  • 历史
  • 建筑史
  • 传记
  • 朱涛
  • 中國建築史
  • 中国
  • 梁思成
  • 建筑史
  • 中国近代史
  • 文化遗产
  • 学术研究
  • 时代背景
  • 建筑大师
  • 历史人物
  • 教育思想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作者简介

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

2010年,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评选活动,将首次设立的“建筑评论奖”授予朱涛,表彰他过去十年的写作,以及在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将于2014年3月由伦敦Ashgate出版。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学的构筑
第一章 上穷碧落下黄泉:是找东西,还是填充体系
第二章 强梁无畏
第一篇总结 梁的史学
第二篇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
第三章 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
第四章 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
第五章 大屋顶检讨
第六章 从争鸣到反右

第三篇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七章 想象城市与制度
第八章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
第二、三篇总结 十年,今天
注释
附录 内容提要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半个月前,东宫影城一场题为“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的沙龙,或许让很多与会者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又一轮的和台上话题有关的争论。参加这场活动的嘉宾一共有5个人,其中金秋野是主持人,他在主持的过程里也多少提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其他4个人是,《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评分

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 作者:梁思成 1951.12.27 人民日报 (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 梁思成)   北京解放后三个月,我以“专家”的资格参加了北京市的建设工作。我对业务工作很积极,一直忙碌到今天。我也得到机会参加许多会议,听过许多报告,自以为很进步。因为忙,清华大...  

评分

艾墨/文 “仅仅让我们远远地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做一番鸟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浪费惊人的世纪:浪费掉了机遇,浪费掉了资源,也浪费掉了生命。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设?在大众的贫敝被某些时期里市侩的...  

评分

评分

四月书目: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印象里的梁思成一直是偶像般的存在,无论是与林的婚姻;中国建筑史的宗师地位;还是那句在保护北京古建筑时掷地有声的与时任北京市长彭真的争吵:“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在北京环境、交通问题可能日逾严峻的今天,梁先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久仰“臭名”,但直到今天才真正读完书。看了好些评论,还是赵晨说的好——“建筑专业层面的问题不该简单粗暴地铺陈在大众面前”。实际上书中的内容都还比较靠谱,尤其是上半部分,关于梁思成“设计导向的建筑史研究”梳理的很棒,而49后那点破事儿实在没啥意思却又占了大篇幅。喷的人就揪着什么梁林抄袭的噱头实在是媒体之恶,而王军林洙他们也都是基于没看书的评论。在没读过书的情况下,作此评判实在有失公允。史者见史,喷者见喷。

评分

三个有共鸣的地方:一是把日本的mediation划入建筑旅行的考量之中,二是试着拆毁谈到梁陈方案时容易有的“if only”情绪,三是梁思成民族主义中的invention of tradition。但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结构的专业论述只能看个皮毛。哭着去选课网站搜索入门课了……

评分

值得一读,作者是建筑学专业出身,从专业角度打破了很多围绕梁、林的神话。比如梁的很多“创见”其实只是对西方建筑学者做了“创造性翻译”,比如梁的天津城区六边形结构设计方案图纸几乎全抄Noulan Cauchon,比如名闻遐迩的“梁陈方案”其实和日本占领军早就这么规划过,等等。

评分

建筑这门学科之所以有趣,因为一方面它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同时它又完全由人创造,注入了人的情绪。”看似明了的事情从来与事实不符”。人性复杂都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

评分

作者判断梁林二人的学术体系是先树立框架,再填充内容。然而恕我直言,作者写这本书的手法也无非是先确立了这一观点再罗织材料。甚至还有“她一定想…”这种开天眼的句子。作为非虚构作品实在有失严谨,若作为虚构作品宣传上又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疑。折中的平庸之作耳。另,关于此书的争议内容,如抄袭暗示,我未在书中读出。沙龙没有去搜,故不在评论考量内。5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