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涛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5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CNY 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008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思成
  • 建筑
  • 历史
  • 建筑史
  • 传记
  • 朱涛
  • 中國建築史
  • 中国
  • 梁思成
  • 建筑史
  • 中国近代史
  • 文化遗产
  • 学术研究
  • 时代背景
  • 建筑大师
  • 历史人物
  • 教育思想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作者简介

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

2010年,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评选活动,将首次设立的“建筑评论奖”授予朱涛,表彰他过去十年的写作,以及在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将于2014年3月由伦敦Ashgate出版。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学的构筑
第一章 上穷碧落下黄泉:是找东西,还是填充体系
第二章 强梁无畏
第一篇总结 梁的史学
第二篇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
第三章 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
第四章 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
第五章 大屋顶检讨
第六章 从争鸣到反右

第三篇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七章 想象城市与制度
第八章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
第二、三篇总结 十年,今天
注释
附录 内容提要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梁思成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因“梁陈方案”被否决,他成了后人眼中的悲情人物。我们习惯于按这个版本来理解他:在所有人都陷入迷狂时,他是唯一的智者,他努力地阻挡着悲剧,结果却悲壮地倒下…… 如此富于戏剧性的理解,说明在我们的血脉中依然有挥之不去的泛伦理情结,...  

评分

自己并不是个读书很多的人,但一直以来就很想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筑师的实践及思想。《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了一些收获。 欧洲建筑史有连贯的发展和脉络,每个时期都有其演变的与可追溯的历史。而且也有较多与之相关的史料和论述,可供查阅。相较之,...  

评分

这是一部建筑史论文,一部人物传记。可能对于非建筑类专业人士有些专业壁垒,某些章节读起来可能会无聊,对于我刚刚好,今天可以算是一口气读完。朱涛先生借助梁先生个人的历史讲述他那个年代的中国建筑研究,设计,发展历史。当年在台湾东海大学交换,有幸旁听陈格里教授世界...  

评分

续读《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言及1930年关于天津市政规划,还有一个“粱张方案”。我们已熟知共党新政后的北京旧城改造中的”粱陈方案“。而粱张方案中之“张”是彼时的著名公共管理和市政专家。粱张联手,承接的是天津的市政规划蓝图。1928年,东北易帜后中国大形势一统格局。...  

评分

关于梁思成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因“梁陈方案”被否决,他成了后人眼中的悲情人物。我们习惯于按这个版本来理解他:在所有人都陷入迷狂时,他是唯一的智者,他努力地阻挡着悲剧,结果却悲壮地倒下…… 如此富于戏剧性的理解,说明在我们的血脉中依然有挥之不去的泛伦理情结,...  

用户评价

评分

两个问题特别有意义:第一,关于梁、林二人对前人学者的资料借鉴的问题。朱涛探讨的核心围绕着:梁思成的建筑史学思想源于何处,是如何构筑起来,他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论,等等。朱涛的做法是:把梁思成、林徽因及其同仁的各篇写作文本精确地放回到历史的时间点上,与当时已有的其他国际学者的著作相对照,动态分析出梁思成建筑思想的形成过程。尤其强调了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对梁的影响。朱涛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人受民族主义情绪左右,空泛地抬高了梁思成的历史地位,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略梁思成建筑学思想的起源,“只有理清他们的思想、知识中哪些是吸收了别人的成果,才能真切体会和珍惜梁及其同仁的创造性。”第二,“梁陈方案”的由来,以及方案是否可行。这个问题更加颠覆。对“梁陈方案”进行了再评估,认为这一方案将问题界定得过于单一。

评分

我觉得最好的是前两章。

评分

也不啻为一种解读方式吧。前两章论述的前提,基本上是臆想,并不是同时或者先后发生的事情就会有逻辑上的必然,但是抛开了臆想本身,这本书还剩下什么呢?如果像宣传的那样对建筑史研究有“新突破”,大概可以称之为建筑史中的“报告文学”吧

评分

虽然久仰“臭名”,但直到今天才真正读完书。看了好些评论,还是赵晨说的好——“建筑专业层面的问题不该简单粗暴地铺陈在大众面前”。实际上书中的内容都还比较靠谱,尤其是上半部分,关于梁思成“设计导向的建筑史研究”梳理的很棒,而49后那点破事儿实在没啥意思却又占了大篇幅。喷的人就揪着什么梁林抄袭的噱头实在是媒体之恶,而王军林洙他们也都是基于没看书的评论。在没读过书的情况下,作此评判实在有失公允。史者见史,喷者见喷。

评分

这层皮扒地到位,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引文信息,让后来者可以继续扒。排版时应该把引文放脚注,现在都放在文后,完全显不出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