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设计

情感与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加] Trevor van Gorp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于娟娟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6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15332264
丛书系列:图灵交互设计丛书
图书标签:
  • 设计
  • 交互设计
  • 心理学
  • 情感设计
  • 用户体验
  • 平面设计
  • 计算机
  • 艺术理论
  • 情感设计
  • 用户体验
  • 人机交互
  • 情感共鸣
  • 设计心理学
  • 用户情感
  • 界面设计
  • 情感连接
  • 设计思维
  • 情感体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情感变化无常、难以持久,但却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体验,主导着我们的决策。如何将个性与情感化因素融入设计,从而提高用户参与度、忠诚度及满意度呢?本书内容紧扣“4W1H”来探讨情感化设计的要素及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现实例证来阐述情感化设计在产品、界面、应用等诸多设计领域内的运用,同时还介绍了A.C.T模型,一种有意触发情感反应的设计架构。

本书主要内容:

情感化设计如何改善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深入探讨心理学中的情感概念,更好地了解情感。

注意力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情感化设计的几种重要模型

行业领导者专访及重点案例分析

行业推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Trevor van Gorp

作为加拿大首屈一指的用户体验公司nForm的创始人和董事长,Trevor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情感设计用户体验顾问,他不仅为客户创建信息架构,实现交互设计,而且还进行用户调研和可用性评估。同时,他还是热门博客affectivedesign.org的作者和编辑,帮助企业和机构了解情感化设计。他是信息架构协会、设计与情感协会、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会员。

Edie Adams

Edie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如何通过设计唤起情感。20多年来,她与多个产品团队、开发小组和商业领导合作,帮助人们理解人与产品之间在身体、认知和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并以此开发出成功的产品。

她曾担任办公室人体工效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人类因素和人体工效学社会消费产品技术团体的议程主席,以及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人类因素特别部门的副主席。

她的情感设计和研究创新已获得40项美国专利,其设计作品也已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建筑与设计博物馆的永久藏品。

译者简介:

于娟娟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就职于国家康复器械质检中心,任技术负责人,主持并参与制定和修订了十余项国家标准。

业余时间致力于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你其实不用这么累:哈佛人生职场教练给你的46点启发》、《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动物教我的爱和疗愈的事》、《我被外星人绑架过11次!》等书。

目录信息

第1章 为何要为情感而设计  1
1.1  可用性、易用性和满意度  1
1.2  情感、个性和意义  4
1.2.1  为情感而设计的五个原因  5
1.2.2  创造意义  12
1.3  结论  14
1.4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何谓情感  16
2.1  了解情感  17
2.1.1  体验情感  18
2.1.2  表达情感  18
2.1.3  心理模式  19
2.2  情感的生理学剖析及其影响  21
2.2.1  情感的两方面:有意识和无意识  22
2.2.2  情感起源于大脑的不同部位  24
2.2.3  情感使身心结合  27
2.2.4  情感、注意力和信息  34
2.2.5  情感有助于达到“心流”状态  36
2.2.6  情感、积极性和意向  38
2.2.7  情感、情绪、感情和个性特征  40
2.3  结论  42
2.4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在何时为情感而设计  45
3.1  通过心流状态衡量成功  46
3.1.1  目标和意义  47
3.1.2  关联和意义  48
3.1.3  情感状态、情感价值和意义  48
3.2  注意力和心流状态  49
3.2.1  目标和注意力  50
3.2.2  定义注意力  50
3.2.3  注意力的类型  51
3.2.4  衡量注意力  53
3.2.5  注意力的局限  53
3.3  感官和注意力  55
3.3.1  触觉(触摸)  55
3.3.2  视觉  56
3.3.3  听觉  57
3.4  情感、注意力和行为  58
3.4.1  情感和注意力  58
3.4.2  情感和行为  59
3.4.3  积极性和唤醒  61
3.5  情感和心流状态  63
3.6  结论  70
3.7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情感设计的应用场合  74
4.1  产品的个性  74
4.1.1  个性和身份  75
4.1.2  感知情感和个性  76
4.2  审美和互动  76
4.3  情感反应、情感体验和情感关系  78
4.3.1  情感设计模型  80
4.3.2  我是怎样爱的  83
4.3.3  爱的类型  86
4.3.4  三种大脑,三个层次  88
4.4  个性特征与设计  89
4.5  性别和模式化观念  96
4.5.1  男性和女性  98
4.5.2  产品中的性别问题  99
4.6  情感和个性的演变  100
4.6.1  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  101
4.6.2  主导和友好  102
4.6.3  主导还是顺从  103
4.6.4  友好还是不友好  104
4.6.5  线条也有感情  105
4.6.6  颜色的影响  106
4.6.7  个性互补更相吸  107
4.6.8  适宜的产品个性  109
4.7  结论  109
4.8  参考文献  110
第5章 怎样为情感而设计  113
5.1  设计关系  113
5.2  迅速理解术语  114
5.2.1  有吸引力的审美特性激发激情  114
5.2.2  易用的互动建立亲密感  115
5.2.3  实用的功能让人投入  116
5.3  A.C.T. 模型  116
5.3.1  吸引  119
5.3.2  会话  119
5.3.3  交易  120
5.3.4  通过A.C.T. 说服别人  120
5.4  使用A.C.T. 模型  121
5.4.1  了解用户  122
5.4.2  定义设计目标  123
5.5  了解情感的维度  124
5.6  我要设计哪一种个性  128
5.6.1  性别与个性  129
5.6.2  通过自解释性传达情感  130
5.7  A.C.T. 准则  131
5.7.1  吸引  131
5.7.2  会话  142
5.7.3  交易  149
5.8  结论  150
5.9  参考文献  152
第6章 专访和案例研究  154
6.1  专访  154
6.1.1  帕特里克 ·W. 乔丹专访  154
6.1.2  参考文献  157
6.1.3  斯蒂芬 ·P. 安德森专访  157
6.1.4  参考文献  162
6.1.5  阿伦 ·沃尔特专访  162
6.1.6  参考文献  168
6.1.7  崔西 ·迈因纳关于满意度工具包的专访  168
6.1.8  参考文献  171
6.1.9  马可 ·范 ·豪特关于莱姆工具的专访  171
6.1.10  参考文献  175
6.2  案例研究  175
6.2.1  Windows Phone 7 Metro 用户界面基准设计  175
6.2.2  PICO?的情感因素  180
6.2.3  结论  184
商标  185
索引  18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太学术,实际比较有用的只有第五章,前面四章基本就是literature。不过A.C.T.模型及涉及到的相关三种类别的划分很形象,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情感设计。 书里着重讲了不同学者定义的设计的三个维度,最后在本书中总结为A.C.T.模型。其实和设计5要素很像,人一开始都是因为表现...

评分

书太学术,实际比较有用的只有第五章,前面四章基本就是literature。不过A.C.T.模型及涉及到的相关三种类别的划分很形象,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情感设计。 书里着重讲了不同学者定义的设计的三个维度,最后在本书中总结为A.C.T.模型。其实和设计5要素很像,人一开始都是因为表现...

评分

书太学术,实际比较有用的只有第五章,前面四章基本就是literature。不过A.C.T.模型及涉及到的相关三种类别的划分很形象,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情感设计。 书里着重讲了不同学者定义的设计的三个维度,最后在本书中总结为A.C.T.模型。其实和设计5要素很像,人一开始都是因为表现...

评分

书太学术,实际比较有用的只有第五章,前面四章基本就是literature。不过A.C.T.模型及涉及到的相关三种类别的划分很形象,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情感设计。 书里着重讲了不同学者定义的设计的三个维度,最后在本书中总结为A.C.T.模型。其实和设计5要素很像,人一开始都是因为表现...

评分

书太学术,实际比较有用的只有第五章,前面四章基本就是literature。不过A.C.T.模型及涉及到的相关三种类别的划分很形象,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情感设计。 书里着重讲了不同学者定义的设计的三个维度,最后在本书中总结为A.C.T.模型。其实和设计5要素很像,人一开始都是因为表现...

用户评价

评分

产品跟用户的关系就像谈恋爱一样,爱情包括激情、亲密和承诺,产品的好坏在乎满意度、易用性和可用性,ACT的模型(吸引-会话-交易)很有意思。 反过来想想,自己一直专注的需求仅仅停留在可用性的层面

评分

核心理论还是比较有用的 就是结构太乱了 或者是翻译的问题?

评分

深刻

评分

三星半

评分

觉得很重要,但是读完觉得很混乱,情感挺难琢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