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者田晓菲从另一个视角论《金瓶梅》,原来这也是一本慈悲之书。《金瓶梅》里满目狼藉的穷山恶水,被作者打磨得块块砖石温润如玉。经她拆解,原书里充斥的滔天利欲和遍地污秽,簌簌摇落如枯叶,铅华后款款而出的,是女性秀致的发香和柔暖的指温,更是有容乃大极欲则衰的悲悯。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文学教授。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2005),《烽火与流星:萧梁文学与文化》(2007),《神游:中国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行旅写作》(2011) 等等。译著包括(英译中)《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2003),以及(中译英)《微虫世界:一部关于太平天国的回忆录》(2014)。
周末下午,在咖啡馆消磨。随手揣上两本书,一大一小,一厚一薄,都关于另一本书——《金瓶梅》。短短几小时,文字入眼有限,实在没有评说的资格,但感触已颇深。 大且厚的一本是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按原书章节细描慢拆,逐字逐句对比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异同;小而薄...
评分这本书是田晓菲个人读金瓶梅的读书笔记,没有多少自我发现和批评,大多数是其他人评论引发的后续思考和感慨。同时作者喜好偏向严重引导了她的看法,导致一些不公的评论。 个人认为没有读过金瓶梅的可以看看张竹坡点评本,可以从洁本看起,也推荐《漫说金瓶梅》,《金瓶梅西方论...
评分提起《金瓶梅》,人们总忍不住跟《红楼梦》作比较。多少人从小就对《红楼梦》爱不释手,却要过了而立之年,才敢翻开《金瓶梅》,能慢慢懂得其中滋味的更是少数。这不仅仅是因为《金瓶梅》头上扣了几百年的“淫书”的大帽子、让人望而却步,更因为《金瓶梅》毫不手软地写出了成...
评分田晓菲是个传说。传说中的田晓菲是十四岁考入北大的才女,与海子同年代的少年先锋诗人。传说之外的田晓菲是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妻子。 夫唱妇随,因此宇文秋水这个名字肯定是来源于她曾经的导师,现在的丈夫。提到汉学家,肯定就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了,最近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
评分“经典就是谁都说好但是没人会读的书,”当有人戏谑地说出这样后现代的观点,他大致说对了。 然而,即使我们横下心来,真正翻开了经典,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如果有人问我,书中的主人公某一天在何处做了些什么事,我能说得上来么?艾柯在几篇文章里曾经说起过自己写作“傅柯...
不愧少年时的女神,一章章解读金瓶梅,别有趣味。今年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金瓶梅,正在慢慢重读。
评分田晓菲也就这样了。
评分田晓菲也就这样了。
评分看的是平裝本
评分“黄真人为瓶儿念诵的经文中有道是:‘人处凡尘,月萦俗务,不知有死,惟欲贪生。鲜能种于善根,多随入于恶趣。昏迷弗省,恣欲贪嗔。将谓自己长存,岂信无常易到!一朝倾逝,万事皆空。 ……………………………………………… 1. 论者认为,情欲、权势、金钱等赤裸于形的描写并非严苛的道德说教,而是蕴藏了对于周旋其间、欲罢不能者的深深怜悯和慈悲; 2. 论者认为,古典诗词中的美好意象,如佳人倚窗、赏花、游园、笑语、怀思、望夫、抚琴、对弈、打秋千、行酒令等等,都仅是生活中片面的一瞬,背后有着复杂的人事背景,而《金瓶梅》的作者所书正是为打破这狭隘而孤立的一霎醉心,为看客呈现立体的人生内容; 3. 论者认为,《金瓶梅》是《红楼梦》中“常常一带而过的、而且总是以厌恶的笔调描写的中年男子与妇女的世界,是贾琏、贾政、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