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内部蕴藏着自身特有的张力,它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变异,从而与自己所处的语境相协调并展现不同的价值意义。“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后,其“音读”和“训读”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样的语言状态,使得部分日语汉字脱离了“中国汉字”原本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使得学习汉语的中国人常常处在茫然之中。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以“汉字”东传日本列岛作为研究的基点,在多年研究日语汉字的基础上,以丰厚的原典文本为依据,将“日本汉字”放置于历史演进中的各个相关的时间段中,揭示了“汉字”与特定的日本文化的内在关联,并重点梳理和研究了“日文汉文”这一日本最早的“语言”记录样式。
潘钧,1968年生于上海,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方向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学。著有《日本辞书研究》(2008)、主编《现代日语语言学前沿》(2010)和“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合编《日语语言学》(2006)、《日语知识百题》(2007)、《日语概论》(2008)、《认知语言学入门》(2008)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前面很多地方还是看不懂,稍微讲到古日语的地方就一头雾水……不过也找到了很多做文字学论文值得参考的点。
评分"就是喜欢这个气氛"
评分3.粗粗翻过,一些例子好玩,比如圉。
评分前面很多地方还是看不懂,稍微讲到古日语的地方就一头雾水……不过也找到了很多做文字学论文值得参考的点。
评分好书!资料详实,叙述严谨。被一句话打动了,“少年易老学难成。”,共勉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