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 (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忏悔录》堪称整个西方文学史甚或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作品,是卢梭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对后世直至今天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境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众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感谢我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幸福还是痛苦,幸或不幸,因为正是这些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看完这本书,恍惚间有种白驹过隙之感,像是走过了一个人的一生,前面读起来总觉得很像《约翰·克里斯朵夫》,然而这不是像克里斯朵夫一样能给人带来力量的作品,卢梭的忏悔很大程度上是对自我...
评分 评分我觉得看《忏悔录》,不要像狗仔队一样,去发掘卢梭的秘密,更不要先入为主去评论到底他忏悔到什么程度。 人内心都有一个稍微变化了的自我。特别是喜欢想象的卢梭,他忏悔的,更多是他内心中的自己,与现实可能会有出入,有时也兜兜转转似在自辩。不过这些都不能抹杀卢梭思想...
评分终于读完了。
评分三版《忏悔录》读完。 托尔斯泰探讨了生的意义,他是痛苦的,从否定信仰到回归信仰,直到最后也未打破自己筑起的藩篱。 圣奥古斯丁忏悔的对象则是主,很诚恳、也很优美,宗教内容偏多,这方面没什么知识储备总觉得很多隐喻没理解到。总之读的朦朦胧胧有些吃力。 卢梭版首先是冗长琐碎的感觉,其次是坦诚吧。可以说他是毫不遮掩的将自己摆在那里给你看,好的也罢坏的也罢,我就是这样了。偷盗、敏感、颓丧、骄傲、意志薄弱、流连于夫人们的裙角、被厌弃……坦诚到觉得他是在为了自贬而自贬,但也是其性格使然吧、自贬之后又总忍不住辩白几句。虽然这样坦然展露性格可能会遭人反感,但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般坦诚呢。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可作为卢梭《忏悔录》续篇。想继续看下去呢。
评分卢梭的一生那么长,流转在多少段真真假假的感情当中;卢梭的一生又那么短,遇到了瓦伦夫人之后,其他的一切感情都是这段爱恋的影子。
评分卢梭在《忏悔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记录,以及撰写《忏悔录》这一行为本身,都表明了他对自省和忏悔的热爱。这种热爱实在是勇气可嘉,却也过分固执,几乎是他勒令自己必须遵守的人生准则之一,乃至成了他为人处世的“标配”。因为他太喜欢“暴露”内心,以至于我不得不对他的“忏悔”有所怀疑。 做下“错事”,绝不隐瞒、坦白从宽,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私的美德,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私的脾性。当忏悔几乎成为一种习惯,为的可能只是自我宽恕;更不客气地说,是为自己事前的冲动和不计后果做辩护。再者,“自嘲”在先或积极的自我批评其实是很有用的法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舆论的风向。 所以,卢梭的“忏悔”固然可贵,但也不应被过分吹捧。
评分卢梭是一个最可爱最傲娇最愚蠢最正直的大傻蛋与受虐狂结合而成的真正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