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乃至整个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长津湖之战。有史学家称,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发源于朝鲜半岛的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63年前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下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军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0天的战斗。
这场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因为极度严寒,作战已经成为了中美两军官兵意志力的殊死较量。这场战役,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长津湖战役迫使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而中国志愿军也用热血和生命扞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至今,它还是美国军事院校不断学习和演练的战例范本。
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长津湖之战的壮烈场面,从战争发动前美苏中各国战略考量、大国之间的博弈写起,然后分别从中美双方的战争准备、策略、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因素着手叙述,再到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一个个分战场激烈的战斗场面,使人仿佛重新回到那白雪皑皑、硝烟密布的战场上,看着这场旷古的决战,令人心中无比震撼。
为了写作本书,作者历时两年,走访居住全国各地的28名志愿军老兵。老兵们分别来自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9兵团第20、26、27军,既有战斗英雄、火线指挥员,也有参与战略决策的高级指挥员、参谋以及军情、后勤人员。他们是仅存的历史见证者。
何楚舞,蒙古族,军旅作家,朝鲜战争史研究者,曾有多部作品风靡网络,着有长篇小说《热血1950》、《黄金弹壳》、《岁月无声》等。
凤鸣,生于北京,资深媒体人,凤凰大视野编导。
陆宏宇,男,安徽人,原在西藏阿里部队服役,现为职业作家。
以前看到的抗美援朝的书大都是阉割的版本。片面主观的宣扬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合国军的软弱。基本就是歌功颂德的套路。 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三观——客观真实是给我的第一印象。 9兵团入朝作战之前由于后勤的失误发放的是温带棉衣而且棉衣发放不足。食物,军械配置不充分。寒...
评分这本书朋友推荐的,买了试读了一下,有史学家称,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发源于朝鲜半岛的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书中有揭秘中美军人都不愿回忆的战役,零下40 ℃的死亡空间,挑战人类极限的生死考验,兵者诡道与实...
评分本人的外公,26军教导团的。其中关于26军的部分与外公的描述相吻合。排炮不动,必是八纵。 26军额外的88师的主力都GMD投降部队,是入朝前加强给26军的。另外26军因为解放上海的关系,有大量的南方兵特别是很多的上海青年。实际上26军一直处于满编状态根本不需要这些上海知识青...
评分志愿军入朝初期在思想上的轻敌,后勤保障中的不足,在长津湖战役中充分体现。志愿军完全是依靠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仰,用劣质的装备和血肉之驱抵抗住“联合国军”的进攻。 中国至今没有官方公布朝鲜战争的伤亡人数,本书也只简单提了双方伤亡、失踪、非战斗减员的人数...
评分毛是最伟大的战略家!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数据太不严谨而且主观情绪仍然使得文字显得有点“失真”。尽管大胆的指出9兵团准备不充分的事实,但是图片资料实在是太少,只有部分美军图片。第9兵团把陆战一师逼退,可以说战略上成功了。
评分壮哉,第九兵团。壮哉,美陆战1师。不过从夏衣入朝来看,CP藐视人命真是惯性的。
评分采访了很多老兵,值得赞。但整体显得支离破碎,缺乏谋篇布局
评分小说你就写小说,史实你就写史实,掺杂在一起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有这个功夫才行!不谈意识形态部分,单单就是文字部分,就对不起那些牺牲在长津湖的勇士们!
评分全书平铺直叙,比较详细的记录整个长津湖之战的全部经过,对己自然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敌方也稍能做到客观评价。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志愿军的惨烈伤亡,极其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如何做到这一点,无非是人命的轻贱,加上邪教般的洗脑,两者相辅相成。另外,最后也说到在联合国军撤退时,也有大量朝鲜人跟随,这倒是第一次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