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富强

竞逐富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威廉·H·麦尼尔 (William H.McNeill)
出品人:
页数:436
译者:倪大昕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638109
丛书系列:辞海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军事
  • 世界史
  • 军事史
  • 经济
  • 政治史
  • 社会史
  • 政治
  • 竞逐富强
  • 强国之路
  • 历史启示
  • 经济发展
  • 国家崛起
  • 改革探索
  • 现代化进程
  • 战略博弈
  • 民族复兴
  • 全球竞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全面、系统地回顾和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战争,包括战略战术的演变、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改变。非常有价值的是,在对技术史、军事史和社会史的宏伟综述中,作者追溯了人类走过却使今天的我们面临两难之境的路径;关于中国,作者侧重分析了中国何以没能保持它的领头地位,继而逐章论述欧洲的战争业务、战争艺术、暴力官僚化,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冲击,战争工业化、军事工业联合体,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军备竞赛和集权经济。全书以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学识考察了一个重大问题:技术、军事和人类社会如何共存。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第一版于1982年出版,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此次中文版系根据1996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修订出版,增加了原著中的图片等资料。

作者简介

威廉·H·麦尼尔(William H.McNeill),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世界史学家。1938、1939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47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他在《西方的崛起》(1963年出版,获1964年美国图书奖)梳理人类历史几千年,尤其是近五六百年演变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融合的史学观点,与斯本格勒有关文明割裂的观点相左,对历史研究影响巨大。2009年获国家人文奖章。还著有《时疫与民众》(1976年)、《汤因比传》(1989年)、《世界史》(1998年)、《真理的探求:一个历史学家的回忆录》(2005年)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章 古代武器与社会
第2章 中国称雄的时代(1000―1500年)
2.1 中世纪中国的市场和指令
2.2 中国境外的市场动员
第3章 欧洲的战争业务(1000―1600年)
3.1 在北意大利开辟战争业务
3.2 火药革命与大西洋欧洲的崛起
3.3 市场决定控制权
第4章 欧洲战争艺术的发展(1600―1750年)
4.1 地区性传播
4.2 改进对军队的操控
4.3 欧洲武装部队的正规化和半稳定化
第5章 欧洲暴力官僚化所带来的压力(1700―1789年)
5.1 边境扩张引起的不平衡
5.2 审慎改组所带来的挑战
第6章 法国大革命及英国工业革命的军事冲击(1789―1840年)
6.1 法国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
6.2 英国的不同情况
6.3 战后协议(1815―1840年)
第7章 战争工业化的开端(1840―1884年)
7.1 商业竞争与国家军备竞争
7.2 一个新典型:普鲁士的作战方式
7.3 全球的影响
第8章 军事和工业相互作用的加强(1884―1914年)
8.1 英国战略地位的衰落
8.2 英国出现军事一工业综合机构
8.3 海军军备与经济的政治化
8.4 合理设计和管理的限度
8.5 国际反响
第9章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9.1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均势与人口
9.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方面的演变:第一阶段(1914―1916年)
9.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方面的演变:第二阶段(1916―1918年)
9.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反应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向管理型经济的回归
第10章 1945年以来的军备竞赛和集权经济
结论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忽略本书编辑中产生的偏差(五六个错字至少我发现的)以及译者明显不擅长的军事常识(比如range的理解,坦克的射程不会是100公里而只能是行程)之后,你会发现一本能帮助你理解世界现今格局的书。理清历史发展规律,当然主要是关注人类社会中军事与科技在受到压力和刺激后如何...  

评分

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评分

过去很不理解鸦片战争中,英法几千人就打的清朝割地赔款;更不能理解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的师团可以以一敌十,几千人就能追击几十万溃兵。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套论调是错误荒谬的。但西方军事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至少我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过去很不理解鸦片战争中,英法几千人就打的清朝割地赔款;更不能理解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的师团可以以一敌十,几千人就能追击几十万溃兵。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套论调是错误荒谬的。但西方军事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至少我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评分

看到歐陽泰的那本《火藥時代》,這才想起了本書買了很久都沒閱讀。歐洲何以稱霸世界,是自上個世紀以來的顯學,從各種角度去探討,經濟、社會、軍事乃至於文化地理等都有,切入的時間範圍也長達兩三百年。2016年過世的著名史家威廉 H. 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也撰寫了...  

用户评价

评分

竞逐富强不如去竞逐文明。

评分

金融、商业和军事的交替促进,力量太强大了。另外,这本书的排版印刷低级错误多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评分

非常优秀的宏观史,侧重军事和技术

评分

麦尼尔是西方“大历史”叙事的泰斗级大师,目光如炬观点独到,既高瞻远瞩又文笔精良,是美国学院派历史专著的典范作品,前两章略显枯燥(老麦不是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的阐述不算精彩),从90页开始渐入佳境,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视角评述西方军事史,信息量足,看问题一针见血,总结的政治经济论点发人深省(西欧有能力征服大半个世界不是没来由的),整部书的巨大启发性用“醍醐灌顶”都不足以形容了,远胜于斯塔夫里阿诺斯和约翰·基根的同类著作

评分

波澜壮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