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富强

竞逐富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威廉·H·麦尼尔 (William H.McNeill)
出品人:
页数:436
译者:倪大昕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638109
丛书系列:辞海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军事
  • 世界史
  • 军事史
  • 经济
  • 政治史
  • 社会史
  • 政治
  • 竞逐富强
  • 强国之路
  • 历史启示
  • 经济发展
  • 国家崛起
  • 改革探索
  • 现代化进程
  • 战略博弈
  • 民族复兴
  • 全球竞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全面、系统地回顾和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战争,包括战略战术的演变、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改变。非常有价值的是,在对技术史、军事史和社会史的宏伟综述中,作者追溯了人类走过却使今天的我们面临两难之境的路径;关于中国,作者侧重分析了中国何以没能保持它的领头地位,继而逐章论述欧洲的战争业务、战争艺术、暴力官僚化,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冲击,战争工业化、军事工业联合体,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军备竞赛和集权经济。全书以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学识考察了一个重大问题:技术、军事和人类社会如何共存。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第一版于1982年出版,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此次中文版系根据1996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修订出版,增加了原著中的图片等资料。

作者简介

威廉·H·麦尼尔(William H.McNeill),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世界史学家。1938、1939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47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他在《西方的崛起》(1963年出版,获1964年美国图书奖)梳理人类历史几千年,尤其是近五六百年演变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融合的史学观点,与斯本格勒有关文明割裂的观点相左,对历史研究影响巨大。2009年获国家人文奖章。还著有《时疫与民众》(1976年)、《汤因比传》(1989年)、《世界史》(1998年)、《真理的探求:一个历史学家的回忆录》(2005年)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章 古代武器与社会
第2章 中国称雄的时代(1000―1500年)
2.1 中世纪中国的市场和指令
2.2 中国境外的市场动员
第3章 欧洲的战争业务(1000―1600年)
3.1 在北意大利开辟战争业务
3.2 火药革命与大西洋欧洲的崛起
3.3 市场决定控制权
第4章 欧洲战争艺术的发展(1600―1750年)
4.1 地区性传播
4.2 改进对军队的操控
4.3 欧洲武装部队的正规化和半稳定化
第5章 欧洲暴力官僚化所带来的压力(1700―1789年)
5.1 边境扩张引起的不平衡
5.2 审慎改组所带来的挑战
第6章 法国大革命及英国工业革命的军事冲击(1789―1840年)
6.1 法国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
6.2 英国的不同情况
6.3 战后协议(1815―1840年)
第7章 战争工业化的开端(1840―1884年)
7.1 商业竞争与国家军备竞争
7.2 一个新典型:普鲁士的作战方式
7.3 全球的影响
第8章 军事和工业相互作用的加强(1884―1914年)
8.1 英国战略地位的衰落
8.2 英国出现军事一工业综合机构
8.3 海军军备与经济的政治化
8.4 合理设计和管理的限度
8.5 国际反响
第9章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9.1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均势与人口
9.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方面的演变:第一阶段(1914―1916年)
9.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方面的演变:第二阶段(1916―1918年)
9.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反应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向管理型经济的回归
第10章 1945年以来的军备竞赛和集权经济
结论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评分

又过了一遍 McNeill 以战争武器技术为线索的历史,就喜欢这样又干又紧的,涉猎极广但又不会散掉。可能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那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不是中国?”又可以有一个新版本“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是中国?欧洲到底咋的了?”  

评分

政治与宗教分裂为欧洲国家的冲突与竞争准备了火种。商业货币关系的扩散为战争机器的运行和升级提供了燃料与驱动力,同时也为这部机器的前进方向设定了路线——带回尽可能多的战利品。一部分战利品充实并扩大了商业及后来的工业资本,从而为下一次扩张蓄积了能量。失败者...  

评分

《竞逐富强》是一本非常“精致”的宏观史。宏观史往往大而化之,所以涉及到的细节不多。但 《竞逐富强》却能从细节出发,最后引申到非常宏观的议题。整本书读下来,颇有上下贯通的快感。这样的成就,除了归功于作者的叙述能力,还要归功于全书对军事因素的聚焦。 “军事决定历...  

评分

补课。真是杰出而有趣的军事经济史与军事社会史!再注意到此书要在《大国的兴衰》之前六年出版,就更显非凡了。然而,这般出色论述的结果却是对“全球政府”的预期,真是令人失望。只要人之与人之间的差异还在,颇为和平美好的全球政府就绝无可能。全球政府之下,就不会有内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波澜壮阔。

评分

对爱好军事史的人来说,了解了经济与军事的相互作用。用上帝视角叙述了欧洲军事技术的变革。

评分

战争社会和技术三者的互相促进与发展。对“为什么是欧洲而非中国?”的一个解释。到近代部分都值得细读,当代部分有些简略了。本书的几个话题都很有意思:从货币制度社会思潮和军事技术解读中国在16世纪后的衰落;中世纪后期欧洲军事与商业的相互促进;法国大革命中军事力量的作用(为什么1794年以后政府无法运用人民群众的力量);19世纪后半的海军大发展;两次大战中的全面动员。

评分

演化论视角的国家发展史

评分

国别、民族的力量竞争促诱了军备竞赛,而虽然指令性体制能够获得一时的优势,但还是那些善于利用竞争性市场机制的竞争者能调动更多的资源、保持整体的稳定并获得持续的进步。但是竞争虽然促成了军事技术力量的进步,也使得毁灭人类的能力剧烈膨胀。留待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