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二十七)

溫故(二十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劉瑞琳主編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25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0
價格:29.00
裝幀:
isbn號碼:9787549525492
叢書系列:溫故 輯刊
圖書標籤:
  • 溫故
  • 曆史
  • 中國
  • 迴憶錄
  • 大陸
  • 個人藏書
  • 歷史
  • 未購
  • 溫故知新
  • 傳統文化
  • 曆史
  • 文化
  • 經典
  • 中華文化
  • 國學
  • 古籍
  • 思想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13年推齣的第四輯《溫故》, “影像”專欄刊齣瞭1904—1905年日俄戰爭(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戰)法蘭西畫刊對戰爭的第一手報導圖像近40幅,為秦風老照片館係列的代錶作之一。

本輯“特稿”專欄,唐逸《落花飄逝的年華》迴憶瞭1940年代自己在北師附小讀書時的童年時光;汪朝光《剪不斷,理還亂:抗戰時期的蔣、宋、孔關係》以藏在美國鬍佛檔案館的三人日記等材料為依據,迴溯瞭這個階段三人間糾結、復雜的關係。

“人物”專欄,諸葛計《白天將軍在曆史研究所》迴憶瞭1963-1974年自己與白天將軍共同經曆的“四清”、“文革”等運動、長達十年的相處;林建剛《董時進的人生片段》通過零碎的史料勾勒齣瞭這位民國史學傢的一生;此外還有楊萍《金嶽霖:人生就一“好玩”》。

“記憶”專欄,唐龍潛《父親這一生》迴憶瞭50-60年代大躍進期間自己因為“投機倒把”、偷賣煙槍被抓的經過和父親兩次被關押的痛苦經曆;張檣《舊光陰的主人公》寫瞭改革開放初期一些難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戀的初中同學“女特務”張蘇莉,有性格乖張、纔華齣眾的侯老師,還有文工團的年輕人,等等。

“口述”專欄,《幾次運動中的經曆》首次刊齣瞭曆史學傢劉緒貽先生的自傳《簫聲劍影》(下捲)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參與曆次運動的經曆。

“往事”專欄,亮軒《崔小萍與曹禺:記一段韆古不滅的師生之緣》記錄瞭颱灣戲劇界的名導演、現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迴憶1940年代在曹禺門下當學生時的生動掌故和1989年她專程迴到大陸探望老師的感人場麵; 此外還有賴煒福口述、硃新地整理成文的《尋常人傢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離世的青年學者張暉,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辭世,年僅36歲。 他遽然離世的消息,讓眾多同輩學人唏噓垂淚。《溫故》的“文本”專欄,特邀約張暉多年的摯交好友維舟將已經整理的、兩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學畢業初期的六十餘封通信在《溫故》雜誌上分兩期首次全文發錶,本輯刊齣瞭第二部分。此外,這一輯《溫故》還獨傢發錶瞭由張暉遺孀張霖女士整理的,張暉在南京大學從本科畢業前夕到碩士一年級求學期間(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記,可以視為中國當代青年學人求學過程的寫照。

著者簡介

《溫故》是一種陸續齣版的曆史文化讀物。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並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麵: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曆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曆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圖書目錄

[特稿]專欄
■唐逸《落花飄逝的年華》
……我印象中, 小學的課本頗潔淨,沒有意識形態的宣傳,從未見過什麼“大東亞共榮圈”之類的字樣,甚至沒有提及日本的地方。
■汪朝光《剪不斷,理還亂:抗戰時期的蔣、宋、孔關係》
……從蔣的角度齣發,他對宋子文和孔祥熙有什麼樣的長處、有什麼樣的短處,其實是一清二楚、完全瞭解的,但是這又要說到政治的復雜性,盡管蔣完全瞭解,但既然他是獨裁領袖, 他未必能完全得心應手地去發揮他們的長處、抑製他們的短處。
[人物]專欄
■諸葛計《白天將軍在曆史研究所》
……白天同誌最後十年的時間裏,組織上是我的領導,業務上是我的導師。但我們之間的實際關係,又遠比這要特殊得多、親近得多。如何特殊、親近法,這就得從1963年的最初相識講起瞭。
■林建剛《董時進的人生片斷》
……董時進一直堅持私有産權是自由之母, 沒有私有製就沒有自由,而沒有自由就沒有創造力,最終的道路必然是通往奴役之路。與董時進不同,作為民盟領袖的梁漱溟青睞土地公有製,而之所以堅持土地公有製,來源於梁漱溟骨子裏知識分子的道德負罪感。
■金嶽霖: 人生就一“好玩”
……他坐在平闆三輪上東張西望,王府井人擠人,熙熙攘攘,誰也不會知道這位東張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傢。
[影像] 專欄
■李佳達 秦 風《日俄戰爭:成敗的曆史與曆史的成敗》
……日俄戰爭日本勝利的光環背後, 是太平洋戰爭戰敗幾乎亡國的陰影; 俄國失敗的恥辱背後,是沙皇政府倒颱、邁嚮革命的新契機。勝利與失敗的曆史辯證,以自己的腳步,串起時間長河中有意或無意的每一個瞬間,它像是一部電影,在人們眼前活生生地不斷上演;它也是一則精準無比的預言,不可能重來,卻似乎永遠會再來。
[記憶] 專欄
■唐龍潛《父親這一生》
……我現在已經過瞭六十歲瞭,在十二歲時突然變成一隻雞鴨,可憐無助地任人提來提去,在以後的歲月艱難中盡管還遇到過無數的睏迫和不公,有愁有憤有怒有恨,但自己從未喪失過做人的尊嚴, 於是這突變雞鴨的經曆就成瞭我人生的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屈辱”的人生體驗。
■張檣《舊光陰裏的主人公》
……很多年,我一直忘不瞭這個跟我不曾說過一句話的女孩,我始終記著她實在是毫無道理,我在那個乳臭未乾的年紀也絕對不知相思為何物。說來說去,也許就是她身上散發齣來的那個時代稀缺的屬於女性的妖嬈之氣吧。
[口述] 專欄
■劉緒貽《幾次運動中的經曆》
……由於我在思想上同情右派,當然反右不會積極。所幸的是,當時我已不是宣傳部長,又未確定新職,可以逍遙一些。但是,也不能不裝成積極的樣子,因此還是免不瞭做瞭違背良心的錯事。
[往事] 專欄
■亮軒《崔小萍與曹禺:記一段韆古不滅的師生之緣》
……盡管從《雷雨》初演至今已經八十多年,盡管曹禺去世已經十幾年瞭,而當年他跟前的那個“小姑娘”崔小萍也九十多歲瞭,這段故事,我們如今聽來,卻恍然如昨。一點真心不滅,照澈萬古蒼茫,無數的離亂悲歡,便是從這一對師生由神交到相遇到分散又重逢再到天人之隔,餘音裊裊延綿無限,所有的痛苦恩怨都不重要瞭,有瞭如此人情與詩情交織的故事,真誠而多情的人,就又有瞭無論怎麼樣都要好好地活下去的理由。
[往事] 專欄
■賴煒福 硃新地《尋常人傢的百年故事》
……2013年春節,我侄子賴維安的兒子海鵬結婚,賴傢有六十多人迴到老傢(江蘇省武進縣禮嘉鎮)齣席海鵬的婚禮。這是幾十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傢族團聚,看著這濟濟一堂的歡樂喜慶場麵,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迴首這個傢族走過的路,不禁感慨萬韆,遂萌生齣把這些普通百姓故事寫齣來的想法。
[文本] 專欄
■維舟整理《 張暉早年信劄選》(下)
……下星期,弟將任本科生輔導員,每月可掙薪金200,加之補貼200,生活費大略可以解決,將來又有些奬學金(研究生奬學金,弟定能取得),生活可保無慮。又不須傢裏供給,所謂經濟初步獨立耳。惟將來博士須收費,亦是一大負擔。
■張霖整理《 張暉問學日記選》(1999年5月—2000年12月)
……事實上, 他在學術上的每一點進步都源於他持之以恒的勤奮與熱忱。而他的經濟睏境和對前途的迷惘與擔憂,也是每一個有誌於學術的青年都可能麵對的共同問題。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主要是为了看张晖的书信和日记。以前在网上读过一些别人对他的回忆,只知道他家里经济不宽裕,又好买书,常常捉襟见肘。究竟窘迫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日记里提到他父亲下岗,需要凌晨起来捉鳝鱼补贴家用,还勉励他别担心家里,好好用功读书,真是心酸。他父亲文化不高,可还保...

評分

主要是为了看张晖的书信和日记。以前在网上读过一些别人对他的回忆,只知道他家里经济不宽裕,又好买书,常常捉襟见肘。究竟窘迫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日记里提到他父亲下岗,需要凌晨起来捉鳝鱼补贴家用,还勉励他别担心家里,好好用功读书,真是心酸。他父亲文化不高,可还保...

評分

主要是为了看张晖的书信和日记。以前在网上读过一些别人对他的回忆,只知道他家里经济不宽裕,又好买书,常常捉襟见肘。究竟窘迫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日记里提到他父亲下岗,需要凌晨起来捉鳝鱼补贴家用,还勉励他别担心家里,好好用功读书,真是心酸。他父亲文化不高,可还保...

評分

主要是为了看张晖的书信和日记。以前在网上读过一些别人对他的回忆,只知道他家里经济不宽裕,又好买书,常常捉襟见肘。究竟窘迫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日记里提到他父亲下岗,需要凌晨起来捉鳝鱼补贴家用,还勉励他别担心家里,好好用功读书,真是心酸。他父亲文化不高,可还保...

評分

主要是为了看张晖的书信和日记。以前在网上读过一些别人对他的回忆,只知道他家里经济不宽裕,又好买书,常常捉襟见肘。究竟窘迫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日记里提到他父亲下岗,需要凌晨起来捉鳝鱼补贴家用,还勉励他别担心家里,好好用功读书,真是心酸。他父亲文化不高,可还保...

用戶評價

评分

總算是把《溫故》讀完瞭,張暉來往書信以及日記可讀,蔣宋孔關係也可讀,陳伯達一本《四大傢族》把蔣宋孔陳搞得人盡皆知,孔是貪錢的,可蔣宋陳未必那麼貪錢。

评分

蔣宋孔不錯,日俄戰爭之綜述,圖片俱佳。

评分

唐逸老的開篇特棒~

评分

四星給雜誌,,一星給張暉。

评分

【2014.6.18 — 2014.6.19】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